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979篇 |
免费 | 9933篇 |
国内免费 | 65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69篇 |
儿科学 | 1236篇 |
妇产科学 | 633篇 |
基础医学 | 7870篇 |
口腔科学 | 2179篇 |
临床医学 | 11892篇 |
内科学 | 9757篇 |
皮肤病学 | 899篇 |
神经病学 | 3235篇 |
特种医学 | 36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9459篇 |
综合类 | 22159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一般理论 | 6篇 |
预防医学 | 9093篇 |
眼科学 | 1788篇 |
药学 | 10986篇 |
162篇 | |
中国医学 | 7881篇 |
肿瘤学 | 56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3篇 |
2023年 | 1508篇 |
2022年 | 3883篇 |
2021年 | 4867篇 |
2020年 | 4128篇 |
2019年 | 2732篇 |
2018年 | 2765篇 |
2017年 | 3210篇 |
2016年 | 2811篇 |
2015年 | 4476篇 |
2014年 | 5551篇 |
2013年 | 6028篇 |
2012年 | 8864篇 |
2011年 | 9253篇 |
2010年 | 7304篇 |
2009年 | 6294篇 |
2008年 | 6759篇 |
2007年 | 6102篇 |
2006年 | 5498篇 |
2005年 | 4267篇 |
2004年 | 2915篇 |
2003年 | 2396篇 |
2002年 | 1802篇 |
2001年 | 1557篇 |
2000年 | 1278篇 |
1999年 | 724篇 |
1998年 | 344篇 |
1997年 | 294篇 |
1996年 | 253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2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总结、分析150例电视胸腔镜心血管外科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对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三尖辨关闭不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心包积液、原发性长Q-T综合征、雷诺病,心包囊肿等进行治疗。结果 动脉导管未闭均成功在胸腔镜下钳闭;房缺、室缺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进行补片修补,冠状动脉瘘胸腔镜下修补;心包积液进行心包活检与开窗引流;长Q-T综合征进行胸腔镜下左T2、T3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电视胸腔镜心血管外科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2.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进程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临床进程及特征,评价视网膜光凝及冷凝对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对比性、连续性病例.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检查确诊为急进性后极部ROP的患儿8例16只眼.确诊后24h内行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联合或不联合直视下冷凝治疗.结果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病变大部分位于后极部1区,所有象限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病程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视网膜漏斗状全脱离为临床特征.本组8例16只眼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后,9只眼病变完全退化或控制,占56.2%.7只眼病情未能控制,最终发展为4b至5期视网膜病变.结论 AP-ROP进展快,预后不良,部分患儿虽经严密观察和治疗,病情仍进展.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能控制大部分AP-ROP患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挽救患儿视功能.临床上需要加强观察和随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低该病致盲率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33.
单甲氧聚乙二醇化学修饰药物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醉(1)化学修饰药物酶是生化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1化学修饰药物酶的一般方法及修饰后酶在生物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变化,同时对1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并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35.
36.
The effect of (+/-)-, (+)- and (-)-gossypol on testicular lactate dehydrogenase-X (LDH-X) was studied in vitro and in vivo. It was found that racemic gossypol and the two optical enantiomers had similar inhibitory effects on rat testicular LDH-X in vitro. However, neither racemic gossypol nor the enantiomers exhibi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esticular LDH-X in vivo. It is concluded that inhibition of testicular LDH-X is not likely to be the mechanism of the antifertility action of gossypol. The inhibition of testicular LDH-X in vitro by all three preparations of gossypol is probably non-specific. 相似文献
37.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直视下经尿道内次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68例尿道狭窄和闭锁患者的疗效和经验,63例1次手术成功;3例行2次、2例行3次成功。结果:68例中,57例术后随访3~71个月,平均28.3个月,43例(75%)均排尿通畅;2例暂时性尿失禁者分别于术后3~6月内恢复。结论: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尿道狭窄和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William W. Hurd MD Lei Wang BSc Mark T. Schemmel MD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5,173(6):1731-1733
OBJECTIVE: Our purpose was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risk of vessel injury after use of a 5 mm conical-tipped trocar, a 5 mm pyramidal-tipped trocar, and a 10 mm pyramidal-tipped trocar in a rabbit vessel model.STUDY DESIGN: Plastic templates were placed in front of and behind 108 mesenteric vessels in 11 anesthetized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Laparoscopic trocars were inserted through the templates and mesentery. The incidence of vessel injury was determined at distances from the vessels ranging from 0 to 5 mm.RESULTS: The 5 mm conical trocar resulted in a vessel injury rate of 88% at 0 mm from the vessel but 0% at 1 or 2 mm. The 5 mm pyramidal trocar resulted in 100%, 88%, and 62% injury rates of 0, 1, and 2 mm from the vessels, respectively. The 10 mm pyramidal trocar resulted in a 100% injury rate at 0, 1, 2, or 3 mm from the vessels and 80% and 40% at 4 mm and 5mm,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relative risk of vessel injur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use of pyramidal-tipped trocars when compared with conical-tipped trocars, especially if larger diameter trocars are used. 相似文献
39.
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皮质和海马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 4~ 5月龄和 15~ 16月龄的 app/ ps1dtg小鼠各 5只 ,同龄野生型小鼠每个年龄组各 5只 ,用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刚果红组织学染色显示神经炎性斑 ,无偏性体视学计量皮质和海马神经炎斑的总体积 ,研究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 app/ ps1双转基因 (app/ ps1dtg) A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异常分布 ,探讨其在该模型小鼠及 AD患者脑内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n NOS阳性神经元在各组小鼠皮质和海马内的分布没有区别 ,4~ 5月龄 app/ps1dtg小鼠皮质和海马可见神经炎斑 (NP)和营养不良性 NOS阳性神经突 (DTN) ;15~ 16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和海马内NP的体积分别是 4~ 5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 NP的 5倍 (P<0 .0 0 5 )和 8倍 (P<0 .0 0 1) ;15~ 16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内 DTN的体积明显增大 (P<0 .0 1) ;且伴有 NOS阳性神经元形态的改变及海马 CA1 区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P<0 .0 5 ) ,DTN的形成与 NP呈正相关关系 (r=0 .85 ,P<0 .0 5 )。本实验结果表明 ,app/ ps1dtg小鼠能够模拟 AD患者脑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DTN的形成可能与 Aβ的毒性作用有关 ,DTN产生的 NO可能参与 app/ ps1dtg小鼠和 AD的神经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