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39篇
  免费   3226篇
  国内免费   1651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541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2139篇
口腔科学   689篇
临床医学   4423篇
内科学   2632篇
皮肤病学   420篇
神经病学   538篇
特种医学   1041篇
外科学   2607篇
综合类   9463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933篇
眼科学   255篇
药学   4325篇
  41篇
中国医学   3282篇
肿瘤学   1196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1016篇
  2021年   1302篇
  2020年   1155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944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1321篇
  2014年   1756篇
  2013年   2175篇
  2012年   3083篇
  2011年   3389篇
  2010年   2870篇
  2009年   2762篇
  2008年   2719篇
  2007年   2550篇
  2006年   2286篇
  2005年   1891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浅支修复桡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并对腓浅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性损伤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大体一致.5例病例平均随访11(8~26)个月.按文献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结论]腓浅神经浅支可作为修复桡神经缺损理想的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4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并呈逐年增高趋势。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的发展,对急性SAH患早期(72h内1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使SAH的早期病因诊断及病因治疗成为可能,患的预后也得到显改善。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96例SAH患行早期DSA检查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资料与临床治疗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44.
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邻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62例面部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先天性色素痣63例,基底细胞癌28例,鳞状细胞癌6例,其他皮肤病变65例。均采用邻近皮瓣即时修复,其中菱形皮瓣57例、双叶皮瓣8例,A-T皮瓣23例、V-Y皮瓣13例、Z成形术23例、推进皮瓣27例、鼻状皮瓣11例。结果 162例皮瓣存活良好,手术切口1期愈合,存活后皮瓣颜色与邻近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牵扯歪钭,术后3个月切口不显露。结论 邻近皮瓣是修复面部较大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手术外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45.
Th2细胞因子调节哮喘炎症细胞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h2细胞因子IL-5、IL-13调节哮喘炎症过程中肺和骨髓之间的细胞转运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动物模型,获取肺泡灌洗液,检测IL-5、IFN-γ,浓度并进行病理分析;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和骨髓IL-5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CD3阳性细胞。结果 哮喘组肺泡灌洗液IL-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小气道痉挛,管壁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哮喘组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骨髓IL-5 mRNA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01),与肺组织IL-5 mRNA表达的增高密切相关(P<0.05);此外,哮喘组肺组织和骨髓IL-5免疫反应细胞显著增加(P<0.01),骨髓CD34、CD3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CD34增高与骨髓细胞表达IL-5 mRNA密切相关(P<0.05)。结论IL-5可能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参与调节骨髓嗜酸粒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细胞在肺和骨髓之间的转运。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7.
克林霉素国内外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克林霉素研究历史概况1963年Mason等首先提出用林可霉素母核合成克林霉素的设想,直到1966年由Magerlein等才合成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最早由美国普强公司首先开发成功,并于1969年取得美国专利权。1968年率先在瑞士上市,商品名:Dalacin。我国于1975年开发研制成功,此后国内很多厂都投入生产。目前克林霉素常与庆大霉素、氨曲南或其它抗菌药品联用治疗需氧-厌氧菌感染。近年来有报道用克林霉素治疗寻常座疮(外用)、艾滋病患者的肺囊虫和弓形虫感染以及消化道、皮肤、软组织、骨髓炎、妇产科的感染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克林霉素(clindamyci…  相似文献   
48.
针对专科护理教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力培养、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发与护理职业需求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建议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三接轨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型护理课程体系,从放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9.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0.
针对现阶段专科层次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把好教师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和临床见习关4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