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4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305篇
综合类   839篇
预防医学   39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83篇
  4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通过体外浸泡实验观察口腔铸造用银铟合金与浓台氏液发生腐蚀反应后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变化,考察不同腐蚀反应时间浓台氏液对银铟合金的腐蚀情况。方法:制作口腔修复铸造用银铟合金测试件,对照组不与浓台氏液接触,实验组浸入浓台氏液发生腐蚀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5sec、10sec、15sec、30sec、1min、5min、10min、30min,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再以粗糙度仪检测试件表面粗糙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各组合金样本粗糙度值做统计学检验。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浓台氏液对银铟合金的腐蚀是在整个金属表面上均匀进行的,且腐蚀产物有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试件表面粗糙度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表面粗糙度值与电镜观察到的材料表面腐蚀程度一致,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5sec、10sec组与对照组两两相比粗糙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in组、15sec、30sec、1min组、5min、10min组、30min组两两相比粗糙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浓台氏液与银铟合金的腐蚀反应特征为均匀腐蚀。腐蚀产物和表面粗糙度有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时间不呈线性增长关系,具体表现为表面粗糙度10min到达较高水平,后在30min内随时间的增加,浓台氏液对银铟合金表面的腐蚀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现阶段临床桩核印模的完整性,明确桩核印模出现缺损性缺陷的主要部位。方法:建立评价桩核印模完整性方法,将桩核印模分为桩核区、非桩核区、印模与托盘连接区,桩核区进一步细分为桩的根尖部、桩体部、牙本质肩领部、龈沟部。对156例临床桩核印模各区的完整性进行观察。结果:印模桩核区、非桩核区和连接区印模缺陷发生率依次为61.54%、45.79%、1.96%,桩核区印模缺陷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1);桩核区的根尖部、桩体部、牙本质肩领部、龈沟部印模缺陷发生率依次为36.54%、19.23%、0.64%、33.97%,桩核区印模的根尖部、龈沟部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桩体部和牙本质肩领部(P〈0.01)。结论:本组临床桩核印模存在较高比例的缺陷;气泡性缺损好发于桩核区印模的根尖部;龈沟部印模不清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触液核在大鼠慢性瘙痒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月龄,体重240~ 280 g.第一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大鼠分为3组(n=14):生理盐水组(C组)、丙酮组(A组)和恶唑酮组(O组).O组于颈背部涂抹0.5%恶唑酮15μl,C组和A组分别涂抹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丙酮,分别于给药后7、9、13、16、17、18、21、23 d重复上述处理,记录每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每组取6只动物,在最后1次涂抹恶唑酮后2h取脑组织,测定触液核c-Fos表达.第二部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C1组)、慢性瘙痒组(CI组)和慢性瘙痒+触液核毁损术组(CI+ KA组),CI组和CI+ KA组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慢性瘙痒模型,触液核毁损术于第8次给药后6h实施,并记录第9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结果 第一部分 与C组比较,A组T4-8时搔抓次数增多,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A组和O组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与A组比较,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第二部分 与C1组比较,CI组和CI+ KA组搔抓次数增多(P<0.05),而CI+ KA组搔抓次数少于CI组(P<0.05).结论 触液核参与了大鼠慢性瘙痒的维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骨骼损伤时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与破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深入研究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100 ~ 120 9,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含氟量<1 mg/L),低氟组和高氟组分别饮用含5、5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大鼠饲养8个月,建立慢性氟中毒模型,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大鼠股骨干骺端,光镜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 5b)水平;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并计数;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组织中p50、IKBα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呈骨质硬化表现.低氟组血清TRACP 5b水平、破骨细胞数[(3.45±1.85)U/L、(6.75±1.29)个/切片]显著高于对照组[(1.26±0.23)U/L、(3.92±1.38)个/切片,P均<0.05],高氟组[(2.74±1.85) U/L、(3.33±1.07)个/切片]较低氟组降低(P均<0.05).低氟组p50、IκBα、Bcl-2、Bax mRNA表达水平(4.41±0.44、1.15±0.25、2.02±0.11、1.25±0.22)显著高于对照组(1.46±0.10、0.26±0.07、1.00±0.06、0.74±0.09,P均<0.05),高氟组(0.69±0.09、0.14±0.03、0.95±0.08、0.62±0.08)较低氟组降低(P均<0.05).低氟组p50、IκBα蛋白表达水平(152.96±7.87、156.20±9.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5.63±9.85、118.97±6.94,P均<0.05),高氟组(120.56±9.57、114.50±7.61)较低氟组降低(P均< 0.05);低氟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170.61±6.60、160.77±7.66)和Bcl-2/Bax比值(1.07±0.08)较对照组(110.73±5.27、114.64±5.83、0.96±0.04)升高(P均<0.05),高氟组(81.70±8.00、99.93±3.83、0.81±0.08)较对照组和低氟组降低(P均<0.05).p50、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与Bcl-2/Bax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7、0.676,P均<0.05).结论 慢性氟中毒可引起骨组织NF-KB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以及破骨细胞凋亡,氟骨症的机制可能与NF-κB p50和IKBα表达改变引起的破骨细胞凋亡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AMI合并MR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42~75岁,平均(61.5±10.4)岁。EuroScore评分4~12分,平均5.8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无法行介入治疗。心功能平均3.1级(NYHA),心源性休克2例,术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3例。体表超声Doppler检查,根据反流面积及缩流径宽度,将MR分为1+~4+级,其中1+~2+级12例,3+级16例,4+级6例;根据反流部位及室壁运动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Carpentier二尖瓣反流功能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b型22例;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及射血分数(LVEF),判断心肌梗死对心脏结构造成的损伤程度,34例左心室舒张末径37~70 mm,平均(51±7.8)mm,其中>65 mm 6例。综合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径线决定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本组采用以下标准:(1)CarpentierⅠ型患者,如MR达到4+级;(2)Carpentier II型,MR为3+~4+级患者;(3)CarpentierⅢb型、MR为4+级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径>65 mm患者,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余均采用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本组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8例,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0.5±8)个月。结果:全组死亡2例(5.9%),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年死亡1例。搭桥根数平均为2.3根/例。完全再血管化27例(79.1%),不完全血管化7例(21.9%)。心功能分级平均1.06级(NYHA)。二尖瓣反流随访结果:28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组,12例MR完全消失或微量,13例MR为3+级患者手术后减少为微量到少量,MR矫正成功率为89.3%;3例MR无改善或恶化,均为不完全血管化患者。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术后为MR 2+级,4例MR消失。结论:通过综合分析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决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是否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完全再血管化是手术的关键。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搭桥,是心肌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保证完全再血管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AF)患者心电图P波时限和离散度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EH并发阵发性AF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80 mg/d)加瑞舒伐他汀(10 mg/d)组(联合用药组)和替米沙坦(80 mg/d)组。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P波的时限和P波离散度及AF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两组均可使EH并发阵发性EH患者心电图P波的时限和P波离散度减小,组间比较显示,联合用药组的作用优于单用替米沙坦组。结论:瑞舒伐他汀合用替米沙坦对EH并发阵发性AF患者窦律的维持及预防AF发生的作用优于单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THP-1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体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干预培养的THP-1单核巨噬细胞5 d,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ABCG1、ABCA1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用酶荧光化学法检测培养基中及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高糖可抑制巨噬细胞中ABCG1的表达,但是对ABCA1的表达影响不明显。随着D-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从巨噬细胞中流出的胆固醇量减少,同时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结论: 高糖可抑制巨噬细胞中ABCG1的表达及功能,有助于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堆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结果患者骶髂关节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骶髂关节均获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固定对于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脱位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6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观察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3~5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NO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促进血清NO的升高,抑制内皮素1的升高,利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而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90.
丁腾  孙宇宏  杜霞  王乐  龚伟玲  彭秀娟  党艳妮  刘峰 《中草药》2019,50(8):1848-1856
目的利用色谱-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成分作用机制的预测。方法利用LC-MS、GC-MS技术分析百合地黄汤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分析搜集化学成分、靶点信息,利用TTD、CTD数据库搜集与靶点相关联的疾病,并以抑郁症为目标进行筛选。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的构建,通过DAVID在线分析,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并探究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结果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共得到了52种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手段得到百合地黄汤中的25种成分对应的31个靶点与抑郁症相关。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具有"多向药理学"效应和"叠加"效应,体现中药复杂系统的作用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31个靶点,调节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神经递质调节等过程,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