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09篇 |
免费 | 2558篇 |
国内免费 | 13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3篇 |
儿科学 | 288篇 |
妇产科学 | 144篇 |
基础医学 | 1485篇 |
口腔科学 | 283篇 |
临床医学 | 3004篇 |
内科学 | 2123篇 |
皮肤病学 | 201篇 |
神经病学 | 384篇 |
特种医学 | 9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87篇 |
综合类 | 6531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预防医学 | 2797篇 |
眼科学 | 282篇 |
药学 | 2946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2567篇 |
肿瘤学 | 1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391篇 |
2022年 | 976篇 |
2021年 | 1149篇 |
2020年 | 996篇 |
2019年 | 541篇 |
2018年 | 596篇 |
2017年 | 720篇 |
2016年 | 574篇 |
2015年 | 928篇 |
2014年 | 1281篇 |
2013年 | 1497篇 |
2012年 | 2050篇 |
2011年 | 2156篇 |
2010年 | 2026篇 |
2009年 | 1827篇 |
2008年 | 1848篇 |
2007年 | 1802篇 |
2006年 | 1579篇 |
2005年 | 1137篇 |
2004年 | 811篇 |
2003年 | 736篇 |
2002年 | 533篇 |
2001年 | 520篇 |
2000年 | 396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近年来激光在瘢痕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早期激光干预,已逐渐应用于预防手术后瘢痕形成。本文就早期(术后3个月内)激光干预手术后瘢痕形成的理论基础、激光类型的选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防护屏和操作者不同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的构成特点。 方法?采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用7个体位,取桡动脉入路,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射线曝光,采集测量不同体位无床旁防护、只有悬吊防护屏、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第1、第2操作者入射体表剂量。重复测量20次。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情况下体表入射剂量值差异,分别计算不同体位不同防护屏屏蔽率。 结果?第1、第2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在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均高于只有悬吊防护屏时(t值1 =926.0、376.5、75.8、1 329.0、668.0、1 148.0、419.5,t值2 =102.6、41.1、82.8、539.4、541.8、204.0、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悬吊防护屏对第1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屏蔽率分别为98.31%、93.67%、67.74%、98.63%、99.52%、89.28%、96.10%,床旁固定铅裙对第1操作者屏蔽率分别为10.39%、4.53%、57.67%、0.68%、4.66%、54.38%、9.68%。 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以左足位、左前斜位、足位、右足位、右前斜位最显著;左头位、头位时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除了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也有部分来源于导管床下方散射辐射。充分了解各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构成特征,有助于日常辐射防护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摘要】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3~68岁(51.1±12.8岁);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抗结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80min(168.8±51.4min);术中出血量260~1500ml(347.5±121.7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37.8±8.9个月);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3例神经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2例患者于引流管口持续渗液合并窦道形成,予以换药、调整敏感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切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病灶清除彻底,骨融合率高,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6.
随着透析患者的持续增加及透析时间增长,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发病率持续增加,需要外科干预的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于2022年发布了首版《继发性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确定性外科治疗指南》。指南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规范了SHPT及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HPT)的外科治疗指征,系统对比了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特别是对术后复发患者的再次手术治疗做出了介绍。但由于缺乏足够的RCT研究结论,该指南的部分推荐循证医学等级较低。笔者重点针对指南中肾衰性SHPT的相关外科部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掌握SHPT的临床管理,促使诊疗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997.
2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常伴有血脂紊乱,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骨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RANK/RNAKL/OPG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调节破骨细胞等方式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患儿上肢骨折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3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3~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24)、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0.1 mg/kg组(D1组,n=24)和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0.2 mg/kg组(D2组,n=25),三组药液容量均为0.3 ml/kg。患儿在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ISBPB,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阻滞后24 h内镇痛药物(布洛芬混悬液、氢吗啡酮)的使用情况。记录膈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声带麻痹、阻滞侧感觉异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2组痛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R组和D1组痛觉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和D2组阻滞后24 h内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氢吗啡酮使用率明显低于R组(P<0.01),D1组和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膈神经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未出现其余并发症。结论 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0.25%罗哌... 相似文献
999.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位于二级肝管与胆囊管开口之间的胆管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瘤。手术是hCCA唯一潜在的治愈性方法。切缘性质是行切除手术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关键的因素,而作为胆管癌最常见的亚型,hCCA的病理学类型多为低-中分化腺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有效的检出手段,所以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丧失手术指征。虽然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原位肝移植已经被证实是部分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hCCA的有效治疗方式,但纳入标准严格,肝源短缺,部分患者在等待肝源的期间肿瘤进展,失去移植条件,因此该治疗方式无法成为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传统的放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不可切除hCCA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治疗效果始终有限。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放化疗能够将部分不可切除的hCCA降期为可切除,提高R0切除率,但相关数据较少且陈旧,缺乏可信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包括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行放疗、放射粒子植入等在内的新型放疗技术和光动力疗法的出现,hCCA的局部治疗进入了更加精准的时代。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发展和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抑制肿瘤进展是各种实体肿瘤研究的热门方向,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CTLA4抗体)层出不穷,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为不可切除的hCC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虽然在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hCCA治疗中的表现仍令人不满意。不可切除的hCCA的单一治疗效果较差,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不可切除的hCCA的治疗进展及新辅助治疗在实现R0切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内镜手术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旨在寻求右美托咪定的最佳给药剂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纳入2018年9月~2021年9月择期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的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