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10篇 |
免费 | 2232篇 |
国内免费 | 12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篇 |
儿科学 | 271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1326篇 |
口腔科学 | 254篇 |
临床医学 | 2752篇 |
内科学 | 1921篇 |
皮肤病学 | 224篇 |
神经病学 | 329篇 |
特种医学 | 889篇 |
外科学 | 1945篇 |
综合类 | 6216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699篇 |
眼科学 | 274篇 |
药学 | 2750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2385篇 |
肿瘤学 | 10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05篇 |
2022年 | 719篇 |
2021年 | 888篇 |
2020年 | 773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621篇 |
2016年 | 506篇 |
2015年 | 812篇 |
2014年 | 1180篇 |
2013年 | 1437篇 |
2012年 | 1979篇 |
2011年 | 2090篇 |
2010年 | 2006篇 |
2009年 | 1797篇 |
2008年 | 1818篇 |
2007年 | 1796篇 |
2006年 | 1565篇 |
2005年 | 1143篇 |
2004年 | 818篇 |
2003年 | 730篇 |
2002年 | 514篇 |
2001年 | 509篇 |
2000年 | 395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为克服胰腺癌获得性耐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胰腺癌SW1990耐药株,采用噻唑蓝法测定SW1990亲代与耐药细胞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mRNA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SMO、Gli-1的表达差异。Western印迹法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中上述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耐药株SW1990的IC50从亲代的(3.1±0.2)μmol/L提高到(232.2±12.3)μmol/L。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耐药株中Shh、Gli-1的表达提高了(12.07±1.71)倍和(4.15±0.42)倍。亲代SW1990中未检测到SMO表达,而耐药细胞中却可以检测到SMO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同样显示,人胰腺癌SW1990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上述蛋白质。结论:人胰腺癌耐药株中高表达部分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针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可能为克服胰腺癌耐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BosniakⅠ型肾囊性占位病变发生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osniakⅠ型肾囊性恶性病变的B超、CT、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4岁。患侧腰酸1例,体检发现4例。囊腔直径5.5~8.0cm。术前B超及CT均诊断为肾囊肿。结果: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再次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随访6~33个月,4例无瘤存活,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论:重视BosniakⅠ型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术中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提高BosniakⅠ型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前列腺素E2受体(EP受体)在前列腺素E2(PCE2)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9c2心肌细胞,以4×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每瓶3ml)、24孔(每孔1 ml)或6孔(每孔2 ml)培养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n=24):空白对照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继续培养48 h;PGE2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E2(终浓度1μmol/L);AH6809组(A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E2(终浓度1μmol/L)和AH6809(EP1及EP2受体拮抗剂,终浓度10μmol/L);GW627368X组(G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E2(终浓度1μmol/L)和GW627368X(EP4受体拮抗剂,终浓度10 μmol/L).孵育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心肌细胞形态,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细胞直径,BCA法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胞浆ANP mRNA及BN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PGE2组、A组和G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直径增加,胞浆ANPmRNA及BNPmRNA表达上调(P<0.05).与PGE2组比较,G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直径降低,胞浆ANP mRNA及BNP mRNA表达下调(P<0.05),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4受体介导了PGE2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效应,而该效应与EP1和EP2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0~71岁,平均6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7d。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112例,T125例,L111例,L24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6例,爆裂性骨折16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系统评分(TLICS)4~9分,平均5.2分;Load-sharing评分为4~6分,平均5.4分。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7例,E级10例。通过侧位X线片对手术前后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椎体中央压缩百分比进行比较;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ASIA标准对手术前后疼痛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0.8min;术中出血量50~130ml,平均84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6个月。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9.5±9.5)°矫正至术后的(4.3±4.1)°,末次随访时的(6.2±4.7)°;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由术前的(52.3±10.3)%恢复至术后的(6.1±4.2)%,末次随访时的(6.8±5.4)%;椎体中央压缩百分比由术前的(38.9±11.2)%恢复至术后的(8.3±4.7)%,末次随访时的(9.4±4.5)%。VAS评分由术前的(8.56±0.88)分恢复至术后的(3.48±0.91)分,末次随访时的(3.20±0.92)分。脊髓神经功能除10例E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症状。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明显减低了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的退变和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维持矫正效果,大大降低内固定失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内眦赘皮的矫正方法.方法:采用内眦韧带释放矫治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共286例,获得完整随访的219例,其中女性193例,男性26例.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2年,术后受术者睑裂加长,内眦间距适中,外形美观.早期部分病例可见内眦部瘢痕增生,3~6个月后瘢痕增生消退,术后遗留瘢痕不明显.结论:本方法手术设计简单,手术操作容易,损伤较小,术后瘢痕不明显,术后内眦赘皮矫正彻底,内眦形态满意,是矫正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 RNA干扰高效序列,探讨其对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选择最有效的CXCR4 RNA干扰序列,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该序列后SW480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sihCXCR4-3序列可使CXCR4 RNA相对含量仅为SW480组的5.4%,CXCR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8.95%。sihCXCR4-3组细胞数[(0.92±0.06)×105]低于SW480细胞组[(1.38±0.04)×105,P=0.0050]及NCsihCXCR4组[(1.28±0.05)×105,P=0.0256];相对SW480组和NCsihCXCR4组,sihCXCR4-3组的抑制率分别为33.03%及28.00%。sihCXCR4-3组G1期百分率明显低于SW480细胞组[(59.5±0.57)%vs.(74.11±0.54)%,P=0.0167];S期百分率高于SW480组[(23.85±0.24)%vs.(14.62±0.46)%,P=0.0305]和NCsihRNA组[(17.63±0.48)%,P=0.0013]。结论 sihCXCR4-3序列可高效沉默CXCR4基因表达,抑制SW480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7.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后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手术开始时以15~20 ml·kg-1·h-1的速率输入4%琥珀酰明胶,使Hct稀释为25%~32%.在剪开硬脑膜后行CH,A组泵入硝酸甘油1~5 μg·kg-1 ·min-1;B组泵入瑞芬太尼12~30 μg·kg-1·h-1,使MAP维持在60~65 mm Hg,动脉瘤夹闭后10 min停止CH.记录两组患者AHH前(T0)、AHH后(T1)、降压前(T2)、降压后30 min(T3)、动脉瘤夹闭后5 min(T4)的MAP、HR、Hb和Hct,分别于T2~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和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SjvO2)、动、静脉血氧分压(PaO2、PjvO2)、Hb和Hct,计算动脉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颈内静脉球部动脉乳酸差(VADL)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Hb和Hct均显著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T4时两组MAP明显降低,A组HR明显增快,B组的HR明显减慢(P<0.01);T3、T4时B组SjvO2和CjvO2明显高于T2时和A组,Da-jvO2和CERQ明显低于T2时和A组(P<0.01).结论 AHH联合瑞芬太尼CH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但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而且明显降低脑氧代谢率,较AHH联合硝酸甘油CH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8.
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髋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改良髋前外侧入路与常规髋外侧入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经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弧形切口加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改良组),27例采用常规髋外侧切口加DHS固定(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合并症、受伤至入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负重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改良组和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4±1.28)周和(12.29±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P=0.1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愈合、主钉切出股骨头、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达到充分暴露,并能减少肌肉损伤,降低手术风险,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脐疝修补术与腹壁整形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及临床优势.方法 术前按腹壁整形术的原则设计切口,沿此切口将腹壁皮肤及皮下脂肪向肋弓游离,显露腹直肌前鞘,显露并切除脐疝疝囊,利用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疝口,收紧腹壁皮肤,切除多余皮肤及皮下脂肪.结果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共1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脐疝修补确切,腹壁松弛矫正满意,无脐疝复发、皮下血肿、血清肿、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合理选择适应证腹壁整形和脐疝修补术同期进行可以取得治疗脐疝和改善形体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总结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1例MP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MPCC患者占同期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1.8%(41/2 340)。同时性MPCC(SCC)患者29例,其中经术前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15例(51.7%),经术前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确诊者9例(31.0%),经术中探查及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5例(17.2%);异时性MPCC(MCC)患者12例,次原发癌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和CT检查确诊。41例MPCC患者合并腺瘤性息肉者19例,其中息肉恶变10例次;SCC患者的肿瘤部位倾向于从近端盲肠到远端直肠,而MCC患者的肿瘤部位恰好相反;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管状或乳头状腺癌,占77.4%(65/84),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占66.7%(56/84);TNM分期以Ⅱ或Ⅲ期为主,占85.7%(72/84)。37例行根治性手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5年,平均3.6年,3年总生存率为48.8%(20/41),其中SCC为48.3%(14/29),MCC为50.0%(6/12);5年总生存率为34.1%(14/41),其中SCC为31.0%(9/29),MCC为41.7%(5/12)。结论 MPCC病因不清,但其发生可能与腺瘤性息肉有关。SCC患者应重视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钡灌肠检查相结合,必要时术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MCC患者应加强术后纤维结肠镜的随访。治疗上应争取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