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4篇
  免费   2214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耳鼻咽喉   317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1301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2713篇
内科学   1921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324篇
特种医学   882篇
外科学   1923篇
综合类   617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64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2705篇
  24篇
中国医学   2347篇
肿瘤学   1022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717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761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808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421篇
  2012年   1962篇
  2011年   2058篇
  2010年   1981篇
  2009年   1771篇
  2008年   1793篇
  2007年   1765篇
  2006年   1544篇
  2005年   1119篇
  2004年   800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μmol/L、20 μmol/L、30μmol/L)作用24h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TTG mK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PTTG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姜黄素作用后,C6细胞PTTG mRNA表达与PTTG蛋白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下降越明显. 结论 姜黄素具有下调胶质瘤C6细胞PTTG表达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非常规促醒药物唑吡坦对脑损伤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分析该作用是否存在干预时间相关性. 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观察7例服用唑吡坦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服药0.5 h前后及1周后99Tcm-双半光乙酯(ECD)脑灌注显像.做可视化分析;应用脑状态监测仪(CSM)进行检测,对比用药前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爆发抑制指数的变化;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睡眠质量等的变化. 结果 (1)患者服药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均高于服药前爆发抑制指数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7例患者脑损害区血流较服药前明显增加.(3)7例患者中3例成功促醒,表现为服药后0.5 h能与家人及医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用药后第2天便能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下肢可遵嘱做屈曲运动.其中1例原有的肢体震颤及扭转痉挛明显缓解:余4例肌张力及睡眠质量改善. 结论 唑吡坦能恢复部分脑损害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脑功能的改善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脑功能的改善是"一步到位"而非"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中42例(21.65%)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者30例(15.46%);123例(63.4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高龄(t=-3.054,P=0.003)、长糖尿病病程(U=2172.500,P=0.002)、合并高血压(x2=9.986,P=0.002)及颈动脉病变(x2=14.086,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颅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U=1929.000,1519.000;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2.849,95%CI:1.247~6.508;P=0.013)和颈动脉病变(OR=4.838,95%CI:1.778~13.167;P=0.002)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可能是国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PD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和普拉克索组。冶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Hamilton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普拉克索组HAM—D和Zung总评分第4周时与基线值相比已有下降趋势,而在第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PD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普拉克索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在治疗后4~8周时开始发挥比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治疗8周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似平接近于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小依赖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以及人工植入物的放置,严密缝合伤口,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应用抗生素,腰穿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背景不同剂型的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释放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其起效和作用时间也有所不同,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文拉法辛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住院患者以单纯随机的方式分别编入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怡诺思组)及文拉法辛速释剂组(博乐欣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恰诺思组患者每日晨起一次顿服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8(32)mg;博乐欣组患者每日分3次服用药物,日平均剂量(标准差)为160(67)mg。在研究第1、2.4、6周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文拉法辛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氧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Scale,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HAMD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结果两组均未见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各研究时点两组HAND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缓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5.6%,速释剂组的有效率为69.2%(X2=0.77,P=0.380)。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改变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r=-0.10,P=0.470)及文拉法辛(r=-0.11P=0.403)血药浓度呈较弱的负相关。结论两种剂型的文拉法辛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均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但文拉法辛与氧去甲基文拉法辛血药浓度未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所以此两项指标不适合用来判定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流涎的疗效。方法:选择流涎患者5例,其中帕金森病(PD)3例,脑梗死2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及流涎频率评分后于超声定位后肌电图引导下对患者腮腺和颌下腺进行BTX-A多点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流涎测评。结果:TDS和流涎频率评分:BTX-A治疗前为(4.6±0.5)分和(3.0±0.0)分;BTX-A注射后2周降至(2.6±0.9)分和(1.6±0.5)分;1个月时为(2.8±1.1)分和(1.8±0.8)分,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为(3.2±1.3)分和(2.0±1.0)分,与治疗前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BTX-A局部注射治疗流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激光焊点对金瓷界面结合的影响分析与临床评价,探讨激光点焊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Herapuls激光点焊机对200例存在缺陷的冠桥行点焊修补,再行烤瓷修复。结果:200例不同材料、不同缺陷原因的问题冠桥,经分类点焊修补调整后,均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经1a随访,无焊接点处崩瓷、断裂。结论:激光点焊对金瓷界面修复无直接影响,此技术可以解决冠桥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钉压低上前牙时两种常用加力方式对上前牙力学行为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上前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加力方式:方式1:起点为弓丝中点,终点为前鼻棘下。方式2:起点为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弓丝的中点,终点为与前鼻棘等高的中切牙与侧切牙间牙槽骨。分析牙周膜的主应力分布及牙齿的初始位移。结果:方式2的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均匀。两种加力方式下,上切牙均发生唇倾。加力点两侧的牙齿向加力点倾斜。结论:将种植钉植入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施加压低力更为合理。压低过程中需注意前牙转矩的控制,并使用较粗的不锈钢丝作为主弓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