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7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1549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2059篇
口腔科学   651篇
临床医学   3961篇
内科学   2505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1375篇
外科学   1269篇
综合类   5613篇
预防医学   5161篇
眼科学   1102篇
药学   33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725篇
肿瘤学   13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3576篇
  2010年   2255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1506篇
  2004年   5485篇
  2003年   4677篇
  2002年   3278篇
  2001年   1954篇
  2000年   1013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并发左肝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018例,年龄27~72岁,其中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133例,手术治疗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各肝管狭窄并发率,术前各项检查确诊率,手术治疗方式,再狭窄率.结果左肝管狭窄的发生率为598%,左外肝管和左内肝管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狭窄切开整形后高位胆肠吻合术是处理左肝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522%),远期再狭窄率为171%;左半肝切除术施实率为194%,再狭窄率为00%;狭窄整形术和狭窄扩张术的施实率分别为90%和194%,再狭窄率分别为500%和923%.左外肝管狭窄通常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787%),而左内肝管狭窄的处理则通常采用非左半肝切除术(848%).左内肝管狭窄的术前/后影像学确诊率明显低于左肝管和左外肝管,平均确诊率依次259%,933%和879%.结论二级肝管狭窄是孤立性左肝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原则.过多依赖非肝叶/段切除术和不适当的肝段切除术是遗留狭窄和远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及健康维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者指出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产生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缺乏职业损伤及其防范知识;影响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诸因素,如化疗专用的溶药设备、洁净操作台或相对密闭的溶药环境不健全;乙型肝炎等医院内易感性等疾病增加,被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工作职业特点对健康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为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应加入医院感染、职业损伤和健康维护的在校理论教育内容,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采取防范职业损伤的措施,如化疗药物中心配药、使用一次性手套等措施。  相似文献   
63.
2,4-二氯胺基酚(DCAP)是83—1除草剂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本研究以三种染毒计划观察了DCAP诱发V79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DCAP是一种染色体损伤剂,诱发的畸变主要为染色单体断裂和交换;3h染毒和染毒后培养17h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最高,20h染毒观察不到染色体畸变,说明以高浓度短期染毒对高细胞毒性化合物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可能是较好的染毒方案。  相似文献   
64.
步宏  李锋 《华西医学》1991,6(2):234-237
随机选择经长期随访证实的滤泡性甲状腺癌和腺瘤各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作为对照。按Ploton的染色方法和Crocker推荐的计数方法分别计算三组每例各50个细胞的Ag-NOR嗜银颗粒平均数,再算出三组各自的AgNOR均数,经统计学检验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可望成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鉴别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5.
血液透析脑型失衡综合征发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脑型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观察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浓度迅速下降对脑水含量、颅内压、脑脊液生化和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 血液透析使血浆渗透浓度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脑/血渗透浓度梯度和尿素浓度梯度,使脑水含量明显增加,颅内压显著升高。透析后脑脊液pH下降、碳酸氢根(HCO_3~-)降低、Pco_2升高,与同期血浆相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引起的血浆尿素氮快速下降可以导致脑水增加及颅压增高,其机制主要是由尿素的反向渗透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66.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伤后时间并按自愿选择用药原则分为应用MP治疗组(MP组,45例)和未应用MP治疗组(对照组,42例),以ASI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MP组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MP治疗组中24h治疗组(A组)与48h治疗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P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MP大剂量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是一项有效措施,但会显著增加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多重PCR归化法平行检测HBV和HC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归化法并应用于对HBV、HCV平行检测。方法:利用PCR反应5′端允许添加非互补序列的原理,运用内外两对引物,经过2轮扩增,使目的产物均带上共有序列,再以共有序列为引物进行扩增,实现多重扩增。比较和筛选四种核酸提取方法。运用正交优化法,优化并确定最佳扩增条件。对28份血标本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归化多重PCR方法对于HBV、HCV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83.5%,诊断特异性为70.0%,诊断指数为153.3%,诊断效率为72.2%;对HBsAg阳性患者的HBV DNA的诊断敏感性为78.6%,诊断特异性为80.0%,诊断指数为158.6%,诊断效率为79.2%。对抗-HCV阳性患者的HCV RNA的诊断敏感性为75.0%,诊断特异性为90.0%,诊断指数为165.0%,诊断效率为83.3%。结论:多重PCR归化法在多基因扩增或多种病原体的同时平行检测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该方法实用、准确、可靠,对HBV HCV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8.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肿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脑重要功能区肿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2月~2002年6月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脑重要功能区肿瘤10例,对神经导航系统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注册误差为(2.8±0.9)mm,肿瘤和重要解剖功能结构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率77.8%。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对于切除邻近脑重要功能区肿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和实时导航,侵袭性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由于医学检查或治疗的影响而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或已有的内膜异位灶进一步发展,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原因主要与各种妇产科操作的增多有关,现就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