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20篇
  免费   27191篇
  国内免费   16109篇
耳鼻咽喉   2896篇
儿科学   4777篇
妇产科学   1783篇
基础医学   17237篇
口腔科学   5055篇
临床医学   34872篇
内科学   25328篇
皮肤病学   3292篇
神经病学   6358篇
特种医学   10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6295篇
综合类   78301篇
现状与发展   7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468篇
眼科学   3532篇
药学   35528篇
  375篇
中国医学   26588篇
肿瘤学   12449篇
  2024年   946篇
  2023年   3342篇
  2022年   8456篇
  2021年   10913篇
  2020年   9700篇
  2019年   5197篇
  2018年   5573篇
  2017年   7721篇
  2016年   5929篇
  2015年   10662篇
  2014年   14285篇
  2013年   17887篇
  2012年   25801篇
  2011年   26981篇
  2010年   24285篇
  2009年   22080篇
  2008年   22635篇
  2007年   21776篇
  2006年   19676篇
  2005年   16121篇
  2004年   11280篇
  2003年   9486篇
  2002年   7302篇
  2001年   6710篇
  2000年   5260篇
  1999年   2250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575篇
  1995年   523篇
  1994年   462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17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疑难病例采用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即在同一切片的一侧贴附可靠的阳性对照组织,应用微波处理,尽可能保存和修复抗原,在显微镜下严格控制显色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结果3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3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高表达PSA与CK34βE12;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也表达PSA及CK34βE12;9例前列腺腺癌仅表达PSA无CK34βE12表达;1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均不表达PSA与CK34βE12。结论 PSA和CK34βE12的改良免疫染色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工具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表遗传主要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两种主要形式 ,目前认为组蛋白乙酰化和DNA低甲基化可促进基因表达 ,而组蛋白去乙酰化和DNA高甲基化可抑制基因表达。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基因组普遍的低甲基化和局部区域的过甲基化现象 ,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 ,妇科肿瘤的形成与基因的表遗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中药四类新药头风痛胶囊治疗头风病 (偏头痛 )风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将 6 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1例 ,分别服用头风痛胶囊和头风痛丸 ,疗程 1月 ,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的头痛疗效为显效率 6 4 5 2 %、有效率 87 10 % ;中医证候疗效为显效率 6 1 2 9%、有效率 90 32 %。两组疗效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临床试验期间未发现头风痛胶囊所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头风痛胶囊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 ,服用安全 ,与头风痛丸具有相同的疗效 ,是头风痛丸的理想新剂型  相似文献   
994.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伤后早期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意义。 方法 制作 4 0 %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相组。取心脏解剖左、右心室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HIF 1αmRNA的表达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左、右心室肌HIF 1αmRNA、蛋白表达结果有所不同。大鼠烫伤后 ,心肌组织内HIF 1αmRNA水平、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 (P <0.0 1)。结论 正常状态下 ,大鼠左心室肌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较右心室肌强。严重烫伤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IF 1α表达增加 ,介导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教学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模型及其技术指标、软硬件环境、功能、程序设计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家族是B淋巴细胞核因子,它能够与免疫球蛋白κ链增强子结合并增加各种基因的表达活性。NF-κB通过典型和非典型途径的激活来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NF-κB调控炎症反应、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等,它可以促进中风等缺血性脑损伤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同时又对神经元的存活有重要影响。NF-κB激活是神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护神经元免于由氧化应激和脑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和变性,阻滞NF-κB活性将影响它的神经保护机制。NF-κB这种对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的双重效应取决于NF-κB激活的亚单位类型、激活所处的损伤位置以及损伤后修复的时程。  相似文献   
998.
女性伴侣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伴侣的性体验受到ED的严重不良影响,而她们对ED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男性患者寻求和坚持治疗的行为。因此在ED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同时考虑女性伴侣的作用。研究表明,伐地那非不仅可有效提高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还能显著改善女性伴侣的性生活质量,是ED伴侣双方的理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射频闭合与传统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的疗效。方法 56例(5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RFO组利用射频能量使大隐静脉全程闭合,静脉剥脱组用传统方法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两组病例小腿散在的曲张浅静脉均采用点式剥脱处理。比较两组病例的切口数、术后疼痛、平均住院日和短期疗效等情况。结果 RFO组平均切口少、术肢疼痛轻、无皮下血肿,术后平均住院日(2.50±1.00)d。静脉剥脱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日(4.14±0.85)d。结论 RFO闭合大隐静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腿部少留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可部分替代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勃起功能障碍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基因治疗被尝试用于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的动物实验,许多研究发现基因治疗方案对各种类型的E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离子通道、勃起神经和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护等方面的基因治疗研究显示,基因治疗ED有一定的疗效。但应用基因治疗来治疗ED患者,目前仍有较多的困难,暂时无法应用于临床。本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