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73篇
  免费   24903篇
  国内免费   14267篇
耳鼻咽喉   2609篇
儿科学   4548篇
妇产科学   1509篇
基础医学   14335篇
口腔科学   4730篇
临床医学   31754篇
内科学   22009篇
皮肤病学   3079篇
神经病学   4933篇
特种医学   9242篇
外科学   23467篇
综合类   73380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970篇
眼科学   2814篇
药学   32743篇
  357篇
中国医学   25222篇
肿瘤学   10571篇
  2024年   974篇
  2023年   3017篇
  2022年   7794篇
  2021年   9846篇
  2020年   8838篇
  2019年   4444篇
  2018年   4817篇
  2017年   7016篇
  2016年   5238篇
  2015年   9602篇
  2014年   12996篇
  2013年   16610篇
  2012年   23859篇
  2011年   25211篇
  2010年   22998篇
  2009年   21076篇
  2008年   21404篇
  2007年   20423篇
  2006年   18314篇
  2005年   14796篇
  2004年   10203篇
  2003年   8256篇
  2002年   6243篇
  2001年   5808篇
  2000年   4498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介绍国外人体骨铅测量的历史背景、多种器官铅含量的对比以及体内X射线荧光技术(In vivoXRF)测定骨铅研究的近期发展状况,探讨人体骨铅含量体内X射线荧光非损伤性测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口服消心痛,同时治疗组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对照组极化液500mL/d。结果:2周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为88.9%,差别不显著(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的总有效率71.1%,对照组40%,差别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此作用。结论:葛根素能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抗心肌缺血,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99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影响III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IIIA期N2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IIIA期N2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L1),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995.
脑动静脉畸形存在活跃的血管重构,本文就其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陈石 《现代医院》2006,6(9):3-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医务人员的劳动不仅是脑、体相兼的有用劳动,而且是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劳动。因此,要承认这种科学劳动及其劳动价值,并使报酬充分体现出这种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人三叶因子2(hTFF2)治疗大鼠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冰乙酸法制作慢性胃溃疡模型。造模时Ⅰ、Ⅱ、Ⅲ组于胃黏膜下分别注射pcDNA3.1-hTFF2(人三叶因子2插入pcDNA3.1载体;pcDNA3.1为真核表达载体,有进入胃黏膜下细胞的特性)西米替丁及pcDNA3.1。造模后7、14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定溃疡面积、胃液总酸度及黏液糖蛋白水平。结果Ⅰ、Ⅱ组较Ⅲ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Ⅱ组较Ⅰ、Ⅲ组胃总酸度明显降低,Ⅰ组较Ⅱ、Ⅲ组黏液糖蛋白量明显增加,P均〈0.001。结论pcDNA3.1-hTFF2单次局部注射可通过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998.
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局部Fas/FasL系统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内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Fas/FasL的动态变化,对介入治疗前后癌组织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对21例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和FasL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介入前、介入后第7天和介入后第14天3个时间点两两之间的比较:除了介入前与介入后第14天相比两种细胞Fas和Fas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后第7天和第14天时FasL淋巴细胞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地逆转癌组织局部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Fas/FasL系统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分析影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4例C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分别计算Sokal,Hasford积分。结果表明:20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32—65)月,5年生存率32.3%(95%CI,23.7%-42.6%)。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6(41—67)月和41(19—56)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95%CI,37.5%-54.2%)和26.8%(95%CI,21.6%-33.3%)(P〈0.001)。经Cox回归分析,Ph染色体阴性、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高、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10%、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原粒细胞≥4%、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10%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是CM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治疗方法也是影响CML预后的重要因素。羟基脲组经Sokal积分检验,高危组占72.9%,中危组占21.5%,而低危组占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23—49)月、43(32—58)月、50(38—62)月;干扰素组经Hasford积分检验,高危组占17.6%,中危组占25.1%,低危组占57.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33—57)月、56(45—70)月和66(52—76)月。结论:Ph染色体、乳酸脱氢酶含量、红细胞压积、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以及治疗方法是影响CML预后的重要因素。以Sokal积分系统评价羟基脲组患者不能很好区分危险组,而Hasford积分系统评价干扰素组患者,能够区分危险组。  相似文献   
10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  陈卫波  翁德民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32-134,17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奈替米星及注射液的含量。方法以μ-Diamonsil—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1.5%的磷酸二氢钾-乙睛,流速为1.0ml/min,检测渡长为205nm。含量测定用峰面积外标法。结果硫酸奈替米星在0.1—1.6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4%(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均能很好地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为开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量测定的仪器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