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73篇
  免费   29749篇
  国内免费   17653篇
耳鼻咽喉   3064篇
儿科学   5236篇
妇产科学   2048篇
基础医学   19038篇
口腔科学   5794篇
临床医学   39302篇
内科学   28297篇
皮肤病学   3747篇
神经病学   6716篇
特种医学   109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7996篇
综合类   85968篇
现状与发展   8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5996篇
眼科学   3916篇
药学   39179篇
  434篇
中国医学   29186篇
肿瘤学   14179篇
  2024年   983篇
  2023年   3459篇
  2022年   8900篇
  2021年   11596篇
  2020年   10368篇
  2019年   5735篇
  2018年   6049篇
  2017年   8507篇
  2016年   6478篇
  2015年   11777篇
  2014年   15840篇
  2013年   19549篇
  2012年   28345篇
  2011年   30068篇
  2010年   26966篇
  2009年   24696篇
  2008年   25229篇
  2007年   24432篇
  2006年   22031篇
  2005年   18042篇
  2004年   12724篇
  2003年   10616篇
  2002年   8222篇
  2001年   7277篇
  2000年   5640篇
  1999年   2400篇
  1998年   846篇
  1997年   790篇
  1996年   643篇
  1995年   552篇
  1994年   551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9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苹果提取物抗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 研究苹果提取物的组成成分及其抗辐射效应。方法 : 利用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分析苹果提取物中酚类物质 ,并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实验小鼠 ,连续灌胃 30 d后接受 7Gy60 Co-γ射线一次性辐照 ,照射后一半动物取血进行白细胞计数 ,另一半动物观察平均存活时间和 30d存活率。结果 :  (1 )苹果提取物中主要的酚类成分为原花青素低聚体 ,儿茶素单体 ,酚酸 ,黄酮等酚类物质。 (2 )灌胃高剂量苹果提取物 30 d的小鼠经 7Gy一次性辐射后 ,第 7d小鼠白细胞数量比辐射对照组提高了 1 1 2 % (P<0 .0 1 ) ,第 1 4 d小鼠白细胞数量提高了 52 % (P<0 .0 5) ;且苹果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的 30 d存活率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 (P<0 .0 5)。 (3)服用中、高剂量的小鼠比辐射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提高了 72 % (P<0 .0 1 )和 69% (P<0 .0 1 )。结论 : 苹果提取物对 7Gy剂量一次性照射具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成分可能为原花青素低聚体 ,儿茶素等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992.
早泄病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早泄男性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 方法 :对 10 6例早泄病人和 38例正常人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液标本及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显微镜和 /或细菌学检查 ,并评估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早泄的发生率。 结果 :在早泄病人中发现 49例 (46 .2 %)有慢性前列腺炎 ,其中 34 .7%存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 5 7例 (47.5 %)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泄。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症在某些早泄病人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在针对早泄治疗前进行前列腺仔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 (MK)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K、MVD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67例中 ,MK阳性表达者 3 7例 ,占 5 5 .2 %。MK表达水平及MVD值均与肿块大小 ,腋淋巴结状态及复发和转移有关。MK表达阳性者的MVD均值 (90 .75± 3 3 .0 5 )明显高于MK表达阴性组 (70 .48± 3 1.3 3 ,P <0 .0 1)。结论 MK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M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94.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01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DM组和不同的DN组,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与2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早期DN组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及晚期DN组(P<0.001)。结论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 63例患者按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利培酮组(33例)和奋乃静组 (3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BPRS、MMSE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在治疗前后BPRS评分均具显著性差异(35. 6±7. 3, 27. 3±6. 1,P<0. 01) (34. 9±6. 5, 28. 1±5. 7,P<0. 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MMSE有显著性差异(13. 7±9. 1, 19. 5±9. 4,P<0. 05),两组间在治疗后BPRS无显著性差异(27. 3±6. 1,28. 1±5. 7,P>0. 05),而MMSE和TESS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与奋乃静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奋乃静。  相似文献   
996.
JWA 蛋白与α-微管蛋白结合和对微管稳定性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了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微管蛋白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低温处理、处理后恢复的NIH3T3细胞JWA蛋白和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NIH3T3细胞的JWA蛋白与α-微管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JWA蛋白在细胞内与α-微管蛋白的分布基本平行。结论:JWA蛋白,作为一种新的微管相关蛋白,在微管动力学变化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中与α-微管蛋白有交互作用,与α-微管蛋白结合,可能对微管稳定性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CT及MRI检查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头颅CT(16/16)和MRI(3/16)表现,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多发钙化性病变,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CT值114~373HU,在MRT1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的对称性、条形或团块状钙化16例;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6例(双侧4例,单侧2例);侧脑室旁钙化2例。结论CT和MR对IHP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CT对病变的显示优于MR,与临床结果结合,对IHP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田欣  陈英 《天津护理》2004,12(2):86-87
目的:为了在运用胃镜从食管中取出刀片之手术中,探讨有效的操作方法,以提高胃镜取异物的成功率。方法:观察6例从食管中取出单刃刀片及金属异物的技术操作过程。结果:3例单刃刀片取出术和1例铝片取出术获得成功,2例失败。结论:选用鳄嘴状异物钳作为手术器械是最有效的手段,因力可防止刀片滑脱;选用安全保护套管可以防止食管损伤。刀片体积相对过大、食管生理狭窄发生痉挛水肿时不宜施行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999.
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底手术入路提高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提高疗效。方法:采用不同颅底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37例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解剖保留垂体柄31例,所有患者术后伴有不同程度一过性尿崩、动眼神经麻痹10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年,复发1例。结论:对位于鞍上、三脑室和脚间池的大型颅咽管瘤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生长方向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鞍区各脑池、视神经、前循环及其穿通支和三脑室底部等结构,对脑组织和脑神经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易控制,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白细胞介素-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偶氮唑法(MTT)测定MC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IL—13在1ng/ml、5ng/ml、10ng/ml、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抑制5%FCS培养的和脂多糖(LPS)诱导的MC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8%和29.23%、24.35%和37.05%、30.03%和46.6%、46.93%和55.23%。IL—13作用MC48h,使MC较多滞留于G1期,而S期细胞减少。结论:IL—13通过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抑制M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