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3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321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443篇
内科学   347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科学   615篇
综合类   12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605篇
  6篇
中国医学   667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22.
脑血管闭塞后,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无法很快的被突触后膜转运,导致在神经元外部的谷氨酸大量聚集[1]。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清除过量的谷氨酸[2]。有研究表明,EAAT2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时的表达大量减少,而增加EAAT2的表达可对神经产生保护作用[3]。  相似文献   
123.
随着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血脑屏障是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障碍。纳米技术已被证明有效用于脑靶向的治疗,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介绍了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总结了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评价方法,并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笔者对近年来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脑靶向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24.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大肠癌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外邪乘虚入侵,复因饮食、情志所伤,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肠腑,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是一种以正气虚损为本,局部实邪结聚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正气亏虚、癌毒内蕴是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同时也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治疗原则为"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具体根据根治阶段、随访阶段、姑息治疗阶段中正邪盛衰的主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用药,并强调在该病临床各期均需要结合中医药的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减少院内环境致病菌落的作用,为防疫安全工作提供保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45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115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对照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4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64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96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观察组,比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院内环境中细菌致病菌落分布的变化。结果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160个采样标点中有39个(24.4%)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45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7个(15.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115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32个(27.8%)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160个采样标点中有18个(11.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64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4个(6.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96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14个(14.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擦拭法采样的标点和总体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均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P=0.020、0.00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0.69±0.09)CFU/cm2,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0.85±0.15)CFU/c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擦拭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每皿(0.19±0.06)CFU,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每皿(0.32±0.08)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通过加强消毒、提高消毒质量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医院环境中的致病菌落,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27.
彭玉凤  柴芳  周祥富  冯建燕 《西部医学》2020,32(10):1538-1541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L 1β)、白细胞介素18(IL 18)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降糖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降糖方案。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胰高血糖素、C肽、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水平、NLRP3 mRNA、IL 1β、IL 18及HOMA IR、HOMA β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c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30min、60minC肽及AUC C肽显著增大,30min、60min、120min胰高血糖素及AUC 胰高血糖素显著下降;两组NLRP3 mRNA、IL 1β、IL 18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OMA IR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HOMA I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OMA β均显著性升高,且观察组HOMA β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抑制NLRP3激活减小IL 1β、IL 18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8.
研究光热疗同步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T2-4N0-1M0-1a)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予以光热疗同步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和转移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部分缓解(PR)和客观效率(O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1年复发率和转移率、Ⅰ-Ⅱ和Ⅲ-Ⅳ级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2年后,观察组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光热疗同步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比单纯给予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和转移率低。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rtis,EG)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20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本研究中40.0%的患者有过敏史,25.0%伴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85.0%患者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0%患者胃肠道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等处取材,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50.0%。对症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有效,激素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有效。结论 EG是过敏反应相关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胃肠道黏膜的病理学检查中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内镜下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取活检组织可提高诊断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lncRNA LOXL1-A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PCR(qRT-PCR)检测89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lncRNA LOXL1-A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不同LOXL1-AS1表达状态下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探讨LOXL1-AS1表达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胃癌组织LOXL1-AS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LOXL1-AS1表达量与患者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P>0.05);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纳入分析了631例病例样本,其中455例为高表达,176例为低表达。LOXL1-AS1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LOXL1-AS1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2,95%CI:1.17~1.97,P=0.0014)。结论LOXL1-AS1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LOXL1-AS1可能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