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陈琳  喻明  夏娟  高月锦 《中南药学》2013,(6):424-428
目的评价咖啡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氧化应激指标及胰腺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含咖啡因咖啡灌胃组(CC)、去咖啡因咖啡灌胃组(DC)、STZ模型组(S)。CC组和DC组分别以咖啡和去咖啡因咖啡每日灌胃,8周后CC组、DC组、S组均腹腔注射STZ 10 mg kg-1,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耐量试验(ITT),测定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8-羟脱氧鸟苷(8-OHDG)水平,检测胰腺内胰岛素含量。结果 OGTT CC组、DC组、S组均较NC组血糖明显升高。ITT结果 DC组和CC组ITT 30、60、120 min血糖下降比例明显高于S组、与NC组比较血糖下降比例无显著差异。CC组、DC组、S组血浆8-isoPGF2α和8-OHDG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CC组和DC组8-isoPGF2α和8-OHDG水平显著低于S组。CC组、DC组、S组胰腺内胰岛素含量较NC组显著降低,CC组胰腺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DC组和S组。结论含咖啡因咖啡和去咖啡因咖啡均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氧化应激;含咖啡因咖啡可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本研究结果提示含咖啡因和去咖啡因咖啡都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参与调节糖代谢,含咖啡因咖啡可改善糖尿病大鼠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评价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对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及地特胰岛素组,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测定20例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及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评估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艾塞那肽组及地特胰岛素组HbA1c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8.31±0.99)vs(6.80±0.77)mmol/L,(8.09±1.66)vs(6.94±1.25)mmol/L(均P<0.05)]。动态血糖监测显示治疗后艾塞那肽组的日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0.16±0.60)vs(8.26±0.76)mmol/L,(2.25±0.55)vs(1.42±0.50)mmol/L,(5.38±1.65)vs(3.06±1.58)(均P<0.05)],地特胰岛素组上述指标及两组日间平均血糖绝对差(MOD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塞那肽组M值较前明显升高(3.10±1.29 vs(4.44±1.26)mg/(min?kg),P<0.05),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81.85±8.57)vs(79.51±8.24)kg,(28.27±3.39)vs(27.46±3.17)kg/m2,(均P<0.05)],地特胰岛素组M值、体质量及BM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HbA1c、MBG、SDBG、MAGE、MODD、体质量、BMI及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及地特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艾塞那肽尚能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减轻体质量,但与地特胰岛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3.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4.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procaspase-3及PI3 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的变化.结果表明,LY294002能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Jeko-1细胞经LY294002 0、5、10和20 μmol/L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3.25±1.27)%、(11.34±2.35)%、(22.81±2.74)%和(43.6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m blot检测发现,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procaspase-3表达下降,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LY294002可明显抑制Jeko-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Akt、p-mTOR、p-P70S6K磷酸化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5.
混合系白血病(MLL)发生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探究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伙伴基因类型、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评估该组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8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 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结果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低(8.2%);重排类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MLL-AF4最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LL-AF6和MLL-AF9最常见;MLL基因重排患者髓外浸润占40%,诱导治疗30 d内完全缓解率33.3%,3个月复发率和6个月生存率各为50.0%和50.0%。结论:本研究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MLL基因重排的漏检率高达60%,因此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结合检测MLL基因重排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和指导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 :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性(1例)、复杂性(1例)、非典型性增生病变(4例)和增殖期(5例)与萎缩性子宫内膜(17例),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89例)、复杂性(11例)和非典型性增生病变(8例)。208例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术前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90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90,1.10%)、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12,8.3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例,4/12,33.33%)。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33.33%)明显多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8.33%)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0%)。结论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为:(1)宫腔回声增厚伴有低阻力动脉血流或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并存;(2)宫腔回声增厚伴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且该病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且该病例诊断性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3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等。结果 35例患者的手术均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05 min(150~3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0 mL(50~1 000 mL)。术后患者痛苦轻,均未用止痛药。术后1 d即可下床活动,2 d恢复流质饮食,术平均后住院时间为12.3 d(4~15 d)。无死亡病例;手术优、良率分别为71.4%和25.7%。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项微创、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改良的(系线)食管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食管相关症状的80例患者,先后进行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食管检查耗时、食管病变检出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均顺利完成2种检查;食管检查平均耗时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为(226.18±110.30)s,胃镜检查为(21.28±8.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P=0.000)。2种检查方法共检出119处食管黏膜病变,两者诊断符合率为82.4%(98/119),其中10处食管癌病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2种方法均全部检出,5处局灶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处食管早期鳞癌病灶(8处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2种方法均提示食管黏膜粗糙。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1.3%比8.8%,x2=4.238,P=0.040),且吞咽胶囊困难发生率(P=0.022)、咽喉部不适发生率(P=0.007)及呕吐发生率(P=0.000)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结论对于食管疾病诊断,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耐受,且诊断较为准确,可作为补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sD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否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对IRSl磷酸化、P13K途径中Akt磷酸化及GLUT4转位的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分别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STZ)或普通饮食喂养,当空腹血糖(FPG)〉/7.8mmol/L且伴有胰岛素抵抗者为成模T2DM大鼠20只,正常组20只;分为正常不干预组(A组)、正常干预组(B组)、T2DM不干预组(C组)及T2DM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及D组给予氯沙坦(4mg·k~·d“),干预6周后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腓肠肌备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及Westernbloting检测IRSl/P'yr_IRSl、Akt/Pser473-Akt及GLUT4蛋白表达。结果(1)成功制备了T2DM大鼠模型。IHC结果示C、D组较A、B组P”-IRSl、P-Akt蛋白表达减少;Westernbloting结果示Ptyr。-IRSl、GLUT4膜蛋白表达减少(P〈0.05)。(2)氯沙坦干预后,D组FBG(mmol/L)、FINS(p~U/M1)(18.8±4.1,27±5)较c组(19.74-3.7,27±6)降低,IsI升高(D组一6.18±0.08,C组一6.18±0.08,P〈0.05);IHC示Ptyr-IRSl蛋白表达升高(P〈0.05);Westernbloting示GLUT4膜蛋白、P-IRSl上升(P〈0.05),P-Akt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增加骨骼肌组织中GLUT4的转位而改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裂解性噬菌体ZZ2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电镜观察ZZ2形态,并研究其噬菌谱、生长曲线及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ZZ2可在3株鲍曼不动杆菌(AB09V,AB0901,AB0904)菌苔上形成裂解性噬菌体所具有的完全透明的滴斑区,其中AB09V是其最敏感的宿主菌。电镜观察ZZ2具典型的有尾噬菌体目肌尾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一步生长曲线显示ZZ2感染AB09V的潜伏期为12min,裂解量为(191±5)PFU/细胞。稳定性试验显示ZZ2在pH4~9及50℃和60℃环境均具良好稳定性。结论噬菌体ZZ2能杀灭鲍曼不动杆菌,可作为生物抗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