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专家调查表》,征求了全国7个省(市)21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中医药院校的27位长期从事中医脑病及神经内科临床研究及科研工作专家的意见。结果专家对本次研究的积极系数较高,本次研究按重要性排序来看,排序靠前的证型为肝肾亏虚痰瘀热毒阻络、阳虚痰瘀阻络、阴虚痰瘀热毒阻络、气虚痰瘀阻络等,从证型分布来看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肾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毒邪。结论通过本次专家问卷调查,为今后进一步规范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证型分类及下一步中医药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除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激活、氧化应激反应等危险因素外,炎性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作为新的危险因素贯穿AS的形成、发展,已得到广大研究者的认可。本文就主要炎性信号通路在AS中的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间的联系研究进展作综述,旨在为通过抑制炎症治疗A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改善积分,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速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失访5例,失访率为3.88%。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增高(P<0.05);负荷态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增加的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数增多(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总积分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程度的积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参通脉胶囊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益心泰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道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益心泰高剂量组、益心泰中剂量组、益心泰低剂量组和培哚普利组,每组10只;另设没有进行造模处理的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动物每日上午按下列剂量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不进行药物干预;模空组灌服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益心泰丸高剂量组灌服10.5 g/(kg.d);益心泰丸中剂量组灌服5.5 g/(kg.d);益心泰丸低剂量组灌服2.5 g/(kg.d);培哚普利组灌服4.5 g/(kg.d),均每日1次。用药8周后观察心肌组织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磷酸化及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高、中、低剂量组和培哚普利组左室质量指数、右室质量指数、CaN、CaN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培哚普利组比较,益心泰中、低剂量组左、右心室重量指数、CaN、CaN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益心泰高剂量组与培哚普利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心泰可能通过抑制心衰大鼠CaN活性及心衰大鼠CaN及NFAT3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衰。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索中风先兆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防控脑中风协作网各协作单位开展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工作,共计680例。结果:从证型分布来看,中风先兆以实证为主,虚实间夹。其中医证候排序来看,排名靠前的证候为:肝热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探索了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统一和规范中风先兆的中医辨证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明确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先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专人通过问卷采集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库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分布居前10位的依次是: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胸痛、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心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手足麻木;中医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中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心血瘀阻型(30.65%)、痰阻心脉型(22.04%)、气阴两虚型(19.89%)。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气虚、血瘀、痰浊等证候要素相互夹杂有关,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