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情志因素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导致不同状态下的失眠症。情志致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失眠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情志伏邪有密切关系。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当今产生的新的社会疾病,齐向华教授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积累总结,将失眠症按心理紊乱状态分为5种: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5种心理紊乱状态显示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现从情志伏邪理论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2.
郁闷不舒状态脉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脉象中蕴含的信息能够真实客观的从机体的形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评判.本文以郁闷不舒状态为靶点,根据脉象的变化对四则病案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3.
阐释"瞑眩反应"的机理,探究《伤寒论》及现代医家对中药"副作用"的认识,并通过临证脉案举例,旨在说明临床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正确辨识"瞑眩反应",避免贻误病情之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千金要方》中有丰富的临床内容,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思路,其对失眠症的论治多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对临床治疗失眠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体质特征,是否存在体质易感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对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及中医体质判定。结果 187例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比重最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气郁质较女性多见,女性阳虚质、气虚质多见。男性与女性发病年龄相当,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差异,50岁以下中青年人居多,以气虚质、气郁质较为多见,50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以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平和质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在郁闷不舒状态下均较容易罹患郁闷不舒状态经络阻闭证。  相似文献   
96.
脉诊作为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眩晕病因病机复杂,笔者以"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为依据,根据脉象的变化分析眩晕的辨证分型及典型病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97.
外感眩晕识     
外感眩晕识齐向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济南250011)关键词眩晕外感病因眩晕证临床甚多见,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内科学》和一些眩晕证治专辑多责之于内伤,但溯之古代医籍,验之临床见证,外感邪气也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之一。外感眩晕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大...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1]"思虑过度"致病案进行归纳总结,对疾病种类、病机、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张锡纯对"思虑过度"致病的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99.
化瘀镇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月经初潮后半年至1年内发病。由于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有的疼痛还比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故容易给病人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0.
清开灵注射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开灵注射液系安宫牛黄丸衍化的一种纯中药复方针剂,由牛黄、金银花、栀子、黄芩、水牛角、珍珠母、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化痰祛瘀、醒脑开窍之功效,现代研究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大多疗效显著.近年来对该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又有一些新的进展,现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