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心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过重对左心旋转和扭转运动的影响.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35例单纯ASD患者(其中18例伴肺动脉高压)左室基底部短轴和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旋转峰值及其收缩早期反方向旋转的平均峰值和平均持续时间;绘制左室扭转-时间曲线,计算扭转峰值及达峰时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ASD肺动脉高压阴性组及正常组相比,ASD肺动脉高压阳性组基底部后壁、下壁、后室间隔的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降低(P<0.05),6个节段早期逆时针旋转的平均峰值增加(P<0.05),平均持续时间延长(P<0.05),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亦降低(P<0.05).ASD肺动脉高压阴性组各指标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扭转角度峰值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r=-0.57,P=0.001).三组间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纯ASD引起的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并不明显改变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而肺动脉压增高时左室扭转峰值降低,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左心室纵向及径向应变的改变,同时研究二维应变与左心室充盈及射血的关系。方法选取AR患者45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径向峰值总应变(GRS)、收缩期纵向峰值总应变(GLS)及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e)。常规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计算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计算E/E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R患者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Ea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中度AR组、重度AR组受检者GLS分别为(-20.09±1.47)%、(-18.68±1.52)%、(-12.56±3.25)%,GRS分别为(46.71±7.65)%、(43.01±5.95)%、(28.5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08、47.69,P均<0.01);重度AR组GLS和GRS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56、13.60和13.44、10.20,P均<0.01),中度AR组GL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3.42,P<0.01)。3组受检者心尖段SRs分别为(-1.24±0.22)s-1、(-1.19±0.25)s-1、(-1.04±0.28)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P<0.01);重度AR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3.28,P均<0.01)。中度AR患者心尖段S、SRe,基底段和中间段S、SRs、SRe均低于健康对照者(q=4.42、5.01、3.48、3.24、4.78、4.12、3.61、6.72,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R患者GLS与LVEF及E/Ea均有相关性(r=-0.73、0.64,P均<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AR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减低能早期识别左心室功能的受损,且GLS能反映左心室舒张期的充盈及收缩期的射血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影响其应变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 入选MS患者32例[分A、B两组:A组,尚未出现肺动脉高压(PH)或轻度PH;B组,中到重度PH]与20例正常者(对照组).应用STI从右室整体到室间隔、游离壁两部分再到6个节段分别测定纵向收缩期应变(S)、应变率(SR),并分析影响S、SR改变的主要因素.结果 (1)A组 右室整体S、游离壁基底段S、室间隔整体及其各节段S、SR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游离壁整体S、SR无明显变化.(2)B组 右室整体到各个节段S、S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3)B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右室整体到局部的应变指标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有良好相关性,其中右室整体S相关性最好(r=0.81,P<0.01),且两者存在依存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68.31+0.805X.结论 STI可敏感、客观地评价右室收缩功能;PH是MS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遵医行为与患者术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对LASIK后遵医行为调查问卷3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结合其术后1年门诊病历复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与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相关;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与LASIK后患者自我满意度、术后疗效成正相关.结论 LASIK后患者遵医行为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改善患者术后遵医行为,提高遵医率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巩膜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常规后巩膜加固术基础上联合4个直肌间的异体巩膜片后巩膜面植入的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35例(49只眼),术后随访观察5~12年。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轴增长及屈光度增加明显减缓,视野检查提示视网膜光敏度明显提高,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混合式后巩膜加固术是防止高度近视恶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耳前sc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病毒性角膜炎病人72例(86眼),男性33例(38眼),女性39例(48眼),年龄(32±s16)a,分为2组。A组36例(46眼)用干扰素α1b,成人5~10μg,儿童2.5~5μg加2%利多卡因0.3~0.5mL,患侧耳前sc,疗程为3wk,wk1sc2~5次,wk2sc1~2次,wk3起每周sc1次。愈后随访3mo以上,每月sc1次×3mo,疗程3mo以上,其他用药与B组相同。B组36例(40眼)用常规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治疗。结果:wk1和wk3,A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大于B组,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P<0.01;2例出现发热不良反应。随访3mo,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耳前sc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疗法,尤其在缩短疗程和预防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在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0条.冠状动脉内注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以抑制EDHF的作用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内径的变化以及心肌内冠状动脉(IMCA)血流的变化.测量LAD内径、IMCA的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百分变化率.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29±2.61)%vs(10.31±2.89)%,P=0.123].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IMCA的Vmax、VTI的百分变化率却较注射TEA前明显减低[分别为(38.91±17.32)%vs(80.18±11.03)%及(26.50±12.61)%vs(75.86±21.77)%,P均<0.001].结论应用TEA抑制EDHF的作用对血流介导性正常犬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反应无明显影响,而使IMCA反应性充血程度减小,提示EDHF在大、小冠状动脉的作用不同,EDHF在IMCA内皮血流依赖性扩张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LDDSE)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3 0例冠心病患者及 10例正常人进行LDDSE检查。应用QTVI技术分别同步获取各受检者在LDDSE前后室间隔和左室下壁的二尖瓣瓣环、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 4个不同取样点心肌组织的时间 速度曲线 ;根据各曲线分别测量出同一室壁各取样点从心电图R波到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的时间 ,计算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值 (dTRE) ;测量出从心电图R波到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的时间 ,计算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值 (dTRA)。结果 小剂量 (10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时 ,左前降支病变患者的室间隔dTRE较静息状态时明显升高 [(4 8± 19)ms对 (2 1± 10 )ms ,P <0 .0 1] ;右支病变患者的左室下壁dTRE较静息状态时明显升高 [(5 2± 17)ms对 (2 3± 10 )ms ,P <0 .0 1] ;双支病变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下壁dTRE较静息状态时均明显升高 [室间隔 :(4 9± 15 )ms对 (2 2± 8)ms ,P <0 .0 1;左室下壁 :(5 4±12 )ms对 (2 1± 15 )ms ,P <0 .0 1] ;正常对照组室间隔及左室下壁的dTRE较静息状态时均无明显改变。以dTRE>3 5ms作为截断值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5 % ,特异性为 89%。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CMM)和应变率图在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MM的应变率图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在心尖四腔观、左室两腔观以及心尖左室长轴观评价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局部舒缩的同步性。结果:致密化不全心肌各个节段舒缩不同步,呈现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不连续的矛盾运动。结论: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CMM的应变率曲线,特征性地评价了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各节段运动的不同步性,为超声诊断该病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Losartan或Telmisartan)服用前和服用12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高血压病组(-4.3±8.7%)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9%,P<0.0001).服用AT1拮抗剂后,高血压病组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13.7±8.0%)明显高于服用前(-4.3±8.7%,P<0.0001),冷加压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14例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从-5.7±7.7%变为14.1±8.8%,P<0.0001)和10例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中(从-2.3±10.0%变为13.1±7.0%,P=0.002)均得到改善.高血压病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23.2±14.4%比27.2±13.5%,P=0.2).结论本研究证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经AT1拮抗剂治疗后,冠脉左主干可恢复对冷加压试验的正常反应,而且此种效应不依赖于血压是否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