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黎丽  易宏 《微创医学》2006,1(2):90-9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大剂量(13~20mL)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2例患者,内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溃疡面血管喷血、渗血。选择注射点分布于紧邻血管和渗血点的四周(0.1~0.5cm),内镜下用1/10000肾上腺素注射病灶周围,治疗一次用量13mL~20mL,平均17.2mL,至在内镜直视下观察到出血停止。内镜治疗后均禁食12~14h,继续静滴奥美拉唑,并加用抗生素,1~2d后,将奥美拉唑改为口服,加黏膜保护剂。结果立刻止血率100%(52/52),有效止血率100%(52/52),无止血无效病例,无并发症。随访43例良性溃疡病例,近期再出血率2.3%(1/43),溃疡治愈率44.2%(19/43),好转率51.2%(22/43),无变化4.7%(2/43),无溃疡恶化病例。结论内镜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有较好的疗效,无治疗并发症,近期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孕前及不同孕期、不同季节孕妇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布情况,为指导育龄妇女及孕妇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的育龄妇女及正常妊娠孕妇21692例,按不同孕龄分成孕前699例、孕早期(孕1—12周)1180例、孕中期(孕13—27周)19108例和孕晚期(孕28—40周)70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中的25-(OH)D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孕前育龄妇女血清25-(OH)D平均为(44.5±16.7)nmol/L,孕早期为(39.5±15.2)nmol/L,孕中期为(41.0±17.0)nmol/L,孕晚期为(37.0±16.7)nmol/L。四组孕妇血清25-(O)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26.224,P〈0.001)。(2)孕前育龄妇女血清25-(OH)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0.7%和84.7%,孕早期分别为15.4%和82.1%,孕中期分别为15.1%和80.8%,孕晚期分别为25.0%和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11,P〈0.001)。(3)不同季节25-(OH)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5.009,P〈0.001),孕产妇维生素D含量夏秋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结论:昆明地区不同孕期及季节孕妇普遍存在25-(OH)D缺乏或不足,孕晚期较显著,冬春季孕妇尤其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54.
范娜  郭新荣  黎丽  林巍  殷艳玲 《癌症进展》2016,14(6):575-577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寻找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中重度癌痛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40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患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在治疗中重度癌痛中能达到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相似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安全性较好,可作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与正常蜕膜组织转录组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究其发病涉及的主要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URSA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通过GO、KEGG、GSEA、PPI网络分析等方法找到其关键差异基因及通路。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技术对关键差异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共筛到1 05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基因469个,下调基因588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T细胞活化、分化和免疫应答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抗原加工和递呈、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的关键节点基因主要与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及Treg细胞活化及抑制功能相关;其中DUSP1、MAFB、TIGIT、HLA-DPA1、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等可能是影响URSA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SNP芯片筛选出HLA-DPA1 rs1042866、HLA-DPA1 rs2567279及IL-2RA rs2025346等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HLA-DPA1 rs1042866的多态性变异(C>T)可能降低了URSA的发病风险(P<0.05),而HLA-DPA1 rs2567279的多态性变异(T>C)及IL-2RA rs2025346的多态性变异(G>A)则可能提高了URSA的发病风险(P<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组织与正常蜕膜组织转录组的基因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DUSP1、MAFB、TIGIT、HLA-DPA1、IL-2RA等可能是影响URSA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HLA-DPA1 rs1042866、rs2567279及IL-2RA rs2025346基因位点多态性变异可能与URSA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降脂减肥片中何首乌药材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增加检验项目,确保产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320nm。结果:增加了处方何首乌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论:本法精密度、重现性好,分离度符合规定,方法稳定。  相似文献   
57.
吴其当  黎丽 《中国药师》2014,(7):1214-1217
对国内近年来肿节风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提取工艺,更有效地控制其制剂质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肿节风制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黎丽  闫小平  郑蕊  毛超一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30-2433
目的 研究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热熔压敏胶基质)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透皮接收液和释放液中指标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的量,计算其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结果 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在体外透皮试验中,分别以7.44%?h?1/2、10.53%?h?1/2、4.73%?h?1/2的速率恒速渗透;体外释药速率分别为10.35%?h?1/2、18.13%?h?1/2、4.88%?h?1/2,其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以热熔压敏胶为基质的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为骨架控释型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59.
目的:考察瑶药透骨消痛膏经皮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透骨消痛膏贴敷于家兔背部完整或破损脱毛区,通过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其产生的皮肤刺激性,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透骨消痛膏对完整家兔皮肤存在轻度刺激性,除去膏药后,皮肤很快结痂并恢复正常.结论:透骨消痛膏的刺激性属于药物对人体病患处的排毒反应,将患处局部寒、湿、毒从皮肤排泄出来,可视为一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提高该类结核病患者的标准治疗的完成率。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初治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HRZE/4HR(10H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次,3次/d;对照组同时加服肌苷片,200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8周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2、4、6、8周的肝损害累计比例分别为6%、16%、20%、20%、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8周后,观察组ALT、AS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B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对照组ALT、AST、T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LT、AST、TB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早期联用能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利于结核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结核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