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小儿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及抑制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T细胞亚群及抑制活性在小儿哮喘中的改变,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我们于1989年12月到1990年9月,检测70例小儿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细胞活性及部分患儿的免疫球蛋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运用反义RNA技术降低脐血细胞MHC-Ⅱ类基因的表达是否能有效减少GVHR发生的危险程度,为临床上进行脐血移植降低脐血干细胞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含人HLA-DRβ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过狭缝杂交、电泳分析、酶切图谱分析鉴定。结果:获得了HLA-DRβ基因反义RNA重组体。结论:构建人MHC-Ⅱ类基因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为进一步探讨运用反义RNA技术降低脐血细胞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联合低温保护剂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联合低温保护剂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作用。方法 60份由联合低温保护剂(5%DMSO+6%HES+5%人体白蛋白)保存在岭南脐血库的脐血,按时间分为1,2,3,4年等4组,复温后观察其细胞活力、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 ,CD34^ CD38^-,CFU-GMey BFU-E的回收率。结果 60例脐血冻存后的细胞活力为96.39%,TNC,CD34^ ,CD34^ CD38^-,CFU-GM及BFU-E的回收率分别是95.89%,94.45%,88.88%,87.77%及83.18%,不同时间组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低温保护剂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长期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104.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我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工作开展较晚,由于受供体来源及经济、卫生条件因素限制,发展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1小儿HSCT的现状和特点1.1我国小儿HSCT发展状况我国小儿HSCT规模小,发展慢,其原因主要是经济、技术及供体限制等方面问题。1985年张肇和等开展了我国小儿骨髓移植(BM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症β地中海贫血,未获得满意效果。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301医院及上海新华医院开展了小儿实体瘤的自体HSCT。可进行HSCT的儿科单位仅2~3…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亲属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CBT)与亲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溶贫 )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遗传性溶贫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14例 ,先天性特发性溶血性贫血 2例 )中 9例行UCBT ,7例行PBSCT。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 14~ 2 0mg/kg、环磷酰胺 16 0~ 2 0 0mg/k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90mg/kg为基础 ,8例加马法兰 90mg/m2 ,2例加噻替哌 6mg/kg ,4例加噻替哌和氟达拉宾15 0mg/m2 。结果 UCBT组植入 7例 (7/ 9) ,其中 2例于移植术后 6 0d(+6 0d)内排斥、回复地中海贫血 (地贫 )状态 ,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亡 ;4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1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4 9个月 (38~ 6 4个月 )。PBSCT组植入 6例 (6 / 7) ,无继发排斥 ,1例发生肝衰竭死亡 ,1例于 +3d死于败血症 ;5例出现aGVHD ,其中 3例延续为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39个月 (2 5~ 4 9个月 )。结论 UCBT、PBSCT治疗遗传性溶贫具有不同的特点。PBSCT治疗具有植入率高 ,GVHD发生率也高的特点。UCBT具有GVHD程度较轻 ,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全相合也可开展移植 ,但应改善低植入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缺陷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急性溶血性贫血,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报告。红细胞G6PD缺陷伴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简称CNSHA)比较少见,国外报告逾100例,作者于1976年首次报告6例。在近年新生儿溶血症病因调查研究中又发现7例,共计13例。现结合文献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Cw座位(humanleukocyteantigen-Cw,HLA-Cw)基因位点的分布频率,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移植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s,PCR-SSP)方法对103例广东地区汉族人群HLA-Cw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位点以HLA-Cw01,Cw03,Cw07分布频率较高,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日本及非洲差别较大。除Cw*01外,中国南方的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北方的天津汉族人群也有明显差别。Cw*07在各国及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频率均较高。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其他国家和中国北方地区人群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8.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Ⅰ型跨膜蛋白分子,主要表达于人NK细胞和某些T淋巴细胞。它们的配体为HLA Ⅰ类分子。当KIR所识别的MHC配体缺失时,即表现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所谓丢失自我“missing-self”机制)。已证实,)NK细胞和T细胞的KIR分子与靶细胞的MHC分子特异性的识别机制参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并且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KIR的存在可能是免疫活性细胞不攻击自身组织的主要机制。KIR基因家族及其配体HLA-C分子均具有基因多态性,因此在HLA相合和不全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KIR基因表达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植效果。本文主要就KIR如何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GVL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10.
背景:前期已分别制备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系及胎肝基质细胞系,发现前者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目的: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永久造血发育的时空顺序,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以寻求更佳的诱导条件.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EB),并利用Transwell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依次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按不同诱导阶段分为拟胚体对照、EB/AGM、EB/AGM+FL 和EB/AGM+FL+BM共4 组.共培养6 d 后分别收获各组拟胚体来源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进行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①EB/AGM+FL 组和EB/AGM+FL+BM 组收获细胞涂片均发现原始造血细胞.②拟胚体来源细胞经AGM 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 细胞明显升高(P < 0.05).③拟胚体对照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而EB/AGM+FL、EB/AGM+FL+BM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亦较EB/AGM组明显增高.提示AGM+FL 和AGM+FL+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均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性腺-中肾饲养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