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药物性能、效应评价等,多数属于并不十分精细的模糊信息,不是依靠精确的"金指标"作为判定的根据,而是强调对所有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中医颇适合采用评定量表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思路、原则与技巧,研制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气质测评量表、药物组方量表、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等,使之较多地进行定量分析,有较高程度的标准化,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一种更合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2.
简要论述了辨证、证素、病性的概念,病性与病因的关系,病性辨证的意义,病性证素的内涵与外延,31项病性内容,辨别病性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4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从而形成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探讨证候-证素-证名问关系,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4.
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论述了辨证、证素、病性的概念,病性与病因的关系,病性辨证的意义,病性讧素的内涵与外延,31项病性内容,辨别病性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45.
确定证素辨证权值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证侯,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规律与过程。中医辨证是非线性复杂巨系统。为解决证素辨证研究中诊断权值的确定这个关键问题。在频数统计基础上,实行"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可获得准确的辨证参数,在非线性、多变量分析上探索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相似文献   
46.
中医诊法的内容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望诊是察看病人的神气、颜色、形体、动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是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与病情有关资料等;切诊是切脉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证素辨证中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用词的可行性.方法 以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中的53项证素为标准,对<方剂学>教材中正方的主治证作一证素提取.结果 全部245首方剂中,共涉及18项病住证素和32项病性证素,其中53.47%的方剂有1到3项不等的病位证素,94.69%的方剂有1到4项不等的病性证素,不涉及具体证素的方剂仅有10首,只有病位证素或病性证素的方剂有107首,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两者兼备的方剂有128首.结论 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素辨证当中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用词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证素是辨证的基本要素,分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证素辨证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准确地识别病位和病性,从而深刻地辨识了病变本质。在证候和证素信息识别中,朱文锋教授提出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能获得较准确的辨证系数;“加权求和浮动阈值运算”对证素的判别,能准确地辨证。  相似文献   
49.
脉诊辨析     
脉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患者体表动脉,探查脉象,用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一种诊病方法.中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并使之成为临床的常规诊法.学习脉诊只有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实践,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0.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诊断单元,每一证素都有相应的特征证候。通过流行病学、文献资料调查和频权剪叉数据处理,准确地提取出实性证素的特征性证候,明确了各证候对寒、热、湿、痰、气滞、血瘀等常见实性证素判断的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