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46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入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同法输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给药前、给药后、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0min和插管后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无反应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缩短(P<0.05),维持时间延长(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延长罗库溴铵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12.
根据基质的HLB值,设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O/W型硝酸咪康唑乳膏处方,采用离心、耐热、耐寒等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又经中试放大,最终确定处方6为生产工艺处方。产品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3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股骨颈骨折,所有病例均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术后患肢外展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或主动关节练习,髋部及肢体肌力康复训练,并加强髋外展肌力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现象,没有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病例。3例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9.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股骨颈骨折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经过认真调整重要器官功能和营养状况,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4.
王剑虹  安文洪  陈微微  黄波 《中国药房》2011,(26):2454-2455
目的:了解ICU院内感染病例菌株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ICU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7株,占72.1%;革兰阳性球菌164株,占19.2%;真菌75株,占8.8%。革兰阴性杆菌对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总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上有上升趋势,且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补骨脂和女贞子2味中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单体成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样品,以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法检出补骨脂中含有山柰素、柚皮素、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阿魏酸和齐墩果酸;女贞子中含有山柰素、柚皮素、阿魏酸和齐墩果酸。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证实了2味中药含有多种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0.4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0例ASA评级Ⅰ~Ⅱ级侄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mg/kg;B组:氯胺酮0.4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min、30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倒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敬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h、24h、48h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ra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ra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痛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及其氧代谢机理。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经非穴组。于电针前后分别检测大鼠痛阈及血清SOD、MDA等指标。结果电针后,电针穴位组大鼠痛阈、SO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非经非穴位组SOD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痛阈、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穴位组痛阈、SOD含量明显高于电针非经非穴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电针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穴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电针镇痛情况下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针刺调整氧代谢,减少或消除氧自由基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8.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乳腺癌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波 《当代医学》2009,15(10):76-77
目的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相对危险度分析PCNA及临床病理因素对80乳腺癌的预后指导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结果PCNA、淋巴结转移、年龄三个因素进入模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分析,PCNA最高。结论PCNA、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组资料中PCNA的预后指导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9.
黄波 《中外医疗》2009,28(34):54-5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GEA)2组,每组20例。GEA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插管,GA组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后再行气管插管,分别监测2组插管即刻、术中各时点、拔管时的SBP、H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的差异及术毕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结果GEA组与G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B超在追踪观察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7例,利用B超追踪观察12mo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变化过程。结果47例患者中有11例病情减轻,29例无明显变化,7例病情加重。结论B超能及时、准确诊断无临床症状的酒精性脂肪肝,使患者自身能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嗜酒等)。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病情继续加重,并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