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0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2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85篇 |
基础医学 | 453篇 |
口腔科学 | 108篇 |
临床医学 | 1792篇 |
内科学 | 629篇 |
皮肤病学 | 67篇 |
神经病学 | 170篇 |
特种医学 | 3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37篇 |
综合类 | 3169篇 |
预防医学 | 1384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1235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080篇 |
肿瘤学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573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436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505篇 |
2009年 | 521篇 |
2008年 | 470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621篇 |
2005年 | 646篇 |
2004年 | 562篇 |
2003年 | 443篇 |
2002年 | 361篇 |
2001年 | 330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346篇 |
1998年 | 277篇 |
1997年 | 281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75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来源于孕晚期、自然周期及Gn刺激周期(包括超促排周期及IVM周期)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差异及颗粒细胞对孕晚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76枚,包括OCC 633枚和DO 453枚.其中OCC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IVM周期组;DO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分为OCC组和DO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周期组行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统计IVM周期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OCC: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及IVM周期组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4.3%、76.9%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受精率、卵裂率相比,孕晚期组和自然周期组囊胚形成率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IVM周期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超促排卵周期组体外成熟率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2.5%)和孕晚期组(72.7%),P<0.01;孕晚期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0%、83.3%和38.5%,与其他两组相比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别.结论 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具有同样的发育潜能,孕晚期捐献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有无颗粒细胞并不影响孕晚期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maturation of human oocytes (IVM)from pregnant late term,natural cycles and Gn stimulating cycles and the effect of granulose cells on IVM from pregnant late term.Methods A total of 1086 immature oocyte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633 oocyte-cumulus complexes(OCCs)and 453 denuded oocytes(DOs).OCCs were divided into pregnant late term group,natural cycle group and IVM group,and DOs were divided into pregnant late term group,natural cycle group and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 group.All the oocytes were matured in IVM culture system and fertilized by ICSI.The embyos were cultured to blastcyst stage except that those in IVM group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utems.The main outcomes were assessed including maturation rate(MR), fertilization rate(FR),cleaverage rate(CR),and blastulation rate(BR)(natural cycle group,pregnant late term group and COH group)and pregnancy rate per transfer cycle(PR) of IVM group.ReslIIts MR of OCCs in pregnant late term group,natural cycle group and COH group was 74.3%,76.9%and 82.2%,respectively,show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pregnant late term cycle group and IVM group.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FR,CR or BR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For IVM cycle group,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20%per aspiration was achieved.For DOs,MR of COH group(86.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cycle group(72.5%)and pregnant late term group(72.7%) (P<0.01).FR,CR and BR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3 groups.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R,FR,CR and BR between OCCs group and DOs group from pregnant late term.Conclusions The oocytes from pregnant late term have the sam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 those from natural cycles or Gn stimulating cycles in vitro,and provide a new source of donor oocytes.Granulose ceils do not affect the IVM from pregnant late term.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目的:通过建立脑不对称动物模型,探讨大脑皮质-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雌性4周龄Balb/c健康小鼠,用伸爪取食法根据右利分(right paw entry,RPE)将小鼠区分为左利、右利和双利3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2 h后分别取左右侧大脑皮质制作匀浆液,采用Grei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其NO水平.结果:1)生理状况和LPS刺激下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均高于左侧大脑皮质(P<0.01).2)脑不对称小鼠:正常生理组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为双利组显著高于右利组和左利组,左侧皮质为双利组显著高于右利组(P<0.05);LPS刺激后左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在左利、双利和右利3组小鼠间无明显差异.3)大脑皮质NO水平与小鼠右利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随右利分的变化趋势多为双利>右利和左利,形成一以双利小鼠为高峰的倒U形曲线.结论:大脑皮质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脑不对称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宣威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过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计划免疫规划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发病率从2 254.94/10万(1965年)降到0.09/10万(1988年),死亡率从5.24/10万(1957年)降至0(1987年),计划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比未接种麻疹疫苗时下降了97.56%,接种率与发病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1)。1990~2004年麻疹病例中,74.08%无免疫史,未接种和未及时加强接种MV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前后相比,流行强度降低,削平了季节高峰。1978~2004年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阳性率为88.8%~100%。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加强监测,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109.
氟作为常见微量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可通过饮水,进食,皮肤及职业性接触等进入人体,在超过机体的耐受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氟摄入过量除引起骨组织病变,还可造成神经组织及细胞膜间接和直接损害。有关氟对红细胞膜生化功能的影响,国内外少有报道。膜毒理是从亚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咖啡中丙烯酰胺。方法 用乙腈提取样品中丙烯酰胺,提取液用GCB/SCX/PSA小柱净化,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丙烯酰胺在10.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8,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μg/kg和10.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7.0%~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8%~8.9%之间。结论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咖啡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