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漂浮血栓(FF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因骨科疾病致深静脉血栓(DVT)患者855例为研究对象,对年龄、就诊原因、发现时间、骨折部位、发生血栓部位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5例患者发生漂浮血栓70例,发生率8.2%,平均年龄51.34岁,因摔伤及车祸、工伤而入院的患者最多,伤后发现血栓时间平均4.77d,以股骨远端及髁间,胫骨近端及胫骨平台骨折发生漂浮血栓最多,达31例,占44.3%,70例漂浮血栓中,腘静脉漂浮血栓最常见,占82.9%。FFT较普通血栓(OT)风险度更高,其发生与患者年龄、病史、骨折部位及血栓发生部位均具有相关性,对于高危患者,临床医生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FTT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为评价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区,特殊的多雨、高湿、高温条件下应用效果,以利今后推广使用。方法 分别设立了室内、室外(菜园地、鱼塘)保护带摄食率、适口性的调查,灭鼠前和灭鼠后鼠密度变化计算灭鼠率。结果3种生境摄食率分别为27.46%、18.50%、9.75%,总摄食率18.95%,灭鼠率高达100%(灭鼠前鼠密度为9.73%,灭鼠后鼠密度为0%)。结果 根据现场灭鼠观察结果,杀它仗蜡块灭鼠效果佳,在灭鼠过程中节省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大肠粘膜病灶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6.97%,高于肠镜(71.21%);超声内镜检查对肠外压性隆起与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均是100%,显著较肠镜高(33.33%和40.63%);但超声内镜检查对肠癌与息肉的诊断率与肠镜的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过程中miRNA的变化.方法 收集3份来自相同血型无偿献血员的单采血小板,少量混匀后,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新鲜血小板组(22℃,100%血浆储存的新鲜血小板2h);实验组: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组(10℃,70%海藻糖保存液储存5d);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两组样品进行了Small R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主要包括已知miRNA鉴定、miRNA差异表达分析及富集分析.结果 2组样品经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平均每个样品获得了11兆净读值(Clean reads),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分别获得了821个已知mi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在已知的miRNA中共有46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94个miRNA表达上调,266个miRNA表达下调,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已知miRNA共44个,分别在钙离子通路、MAPK通路、凋亡路径、轴突导向等储存损伤相关路径中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hsa-miR-4449、hsa-miR-1296表达显著上调(P <0.01,且差异倍数>2),hsa-miR-665表达被抑制.结论 血小板经过海藻糖低温保存后的miRNA呈现出特征性表达变化,提示miRNA活动参与了低温时海藻糖对血小板储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11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非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将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妇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饮水量[(384.22±84.78)mL、(196.90±95.07)mL]、排气时间[(17.29±3.69)h、(22.45±4.77)h]、下床活动时间[(15.19±5.30)h、(21.67±3.86)h]及术后疼痛评分[(4.08±2.04)分、(5.69±2.33)分]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效果,应广泛推广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28.
两性霉素B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1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普通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7~66d,平均24.5d,每位患者平均累积剂量605mg。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7%0,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热58.0%,低血钾44.4%,消化道18.5%,肾功能损害14.8%。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较广,疗效好,但须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该院NICU 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7例VLBWI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6.22%;共分离病原体46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7株(58.70%),革兰阳性(G+)菌16株(34.78%),真菌3株(6.52%);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13株,28.26%)、肺炎克雷伯菌(10株,21.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19.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0.8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4.62%),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外,对其他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69%;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0.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40.0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60%。G+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60%;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也>40%。结论该院NICU住院的VLBWI医院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进行病原体监测,有助于了解其流行趋势及耐药特点,以便合理用药,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予以阿司匹林作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作研究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和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8.57%高,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两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且颈动脉斑块改善明显,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