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采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征象术语分析≤2 cm的乳腺小结节,探讨其诊断一致性和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89例患者共317个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2 cm的乳腺结节。其中0~1 cm结节160个(146例),>1~2 cm结节157个(143例)。按照BI-RADS-US征象术语描述乳腺结节超声征象。采用Kappa检验分析3位医师评价超声征象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0~1 cm、>1~2 cm乳腺良恶性结节BI-RADS-US征象术语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恶性超声征象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60个0~1 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5个,恶性65个。157个>1~2 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1个,恶性66个。(1)对于0~1 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周围情况、钙化等6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为中等(κ值分别为0.44、0.57、0.48、0.43、0.51、0.57)。对于>1~2 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等4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较好(κ值分别为0.65、0.61、0.64、0.63)。(2)0~1 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3%(34/65) vs 20.0%(19/95),38.5%(25/65) vs 13.7%(13/95),75.4%(49/65) vs 32.6%(31/95),18.6%(12/65)vs 0(0/95),10.8%(7/65)vs 2.1%(2/95);χ2值分别为18.19、13.08、28.22、16.39、3.95,P均<0.05],>1~2 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Cooper韧带改变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2%(49/66)vs 12.1%(11/91),36.4%(24/66)vs 5.5%(5/91),93.9%(62/66) vs 22.0%(20/91),37.9%(25/66) vs 3.3%(3/91),30.3%(20/66) vs 7.7%(7/91),15.2%(10/66) vs 0(0/91),16.7%(11/66) vs 4.4%(4/91);χ2值分别为62.59、24.21、79.40、31.22、13.73、12.30、6.67,P均=0.000]。(3)对于0~1 cm、>1~2 cm的乳腺结节,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5.4%、93.9%,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低(10.8%~52.3%、15.2%~74.2%),而除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较低外(67.4%、78.0%),其余征象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均较高(80.0%~100%、87.9%~100%)。结论 BI-RADS-US征象术语应用于乳腺小结节描述的一致性较为满意。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小乳癌最重要的超声征象;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特异度较高,有利于活检或手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附子理中丸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lltimate C18(4.6 mm ×250 mm,5μm);保护柱Alltimate C18(4.6 mm ×7.5 mm,5μm);流动相40 mmol·L-1乙酸铵(加氨水调pH 10.00 ±0.5)-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进样量0.212 ~1.272 μg,0.0116~0.0696 μg,1.035 ~6.210 μg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6,0.9997,0.9996,在8h内稳定性良好.同时,针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附子理中丸(河南宛西)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7.59% (RSD 1.90%)、98.81%(RSD 2.00%)、98.37%(RSD 1.72%),附子理中丸(安徽东芝堂)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18% (RSD 2.39%)、103.06%(RSD 1.77%)、98.23%(RSD 2.05%),而附子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仅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7%(RSD 2.29%).结论: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快速,适用于构建附子理中丸成方制剂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附子3种主要炮制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建立附子的行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Alltimate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40 mmol.L-1醋酸铵(氨水调pH=10.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对附子3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附子3种炮制品之间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附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总酚酸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695 nm。结果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产于江西九江的白茅根总酚酸含量最高(3.48 mg.g-1),其次是产于南昌的白茅根(3.09 mg.g-1),其他产地总酚酸含量也均超过了2.10 mg.g-1。结论测定方法稳定,该研究可为白茅根总酚酸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白花蛇舌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花蛇舌草的资源与生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白花蛇舌草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黄慧莲  果德安  李萍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4):2122-2124
目的:建立菝葜中芪类成分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本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菝葜中5个芪类成分:虎杖苷(polydatin),云杉鞣酚(piceatann01),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01),白藜芦醇(resveratr01),三棱素A(scirpusin A)的含量.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实现对菝葜药材以及相关制剂质量全面、准确的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7.
菝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菝葜的化学成分。方法:75%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2R,3R)-3,5,7,3’,5’-五羟基黄烷(1),Maackoline(2),MorcinM(3),云杉鞣酚(4),槲皮素-3—O-鼠李糖苷(5),槲皮素-3'-O-葡萄糖苷(6),氧化白藜芦醇(7),白藜芦醇(8),花旗松素-3—O-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秦薇  黄筱竑  黄慧莲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93-1696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PCO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和AMH水平,分析HIF-1α、VEGF和AMH的相关性及对PCOS的预测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SH[(5.81±0.92)mU/mL]、LH[(10.54±0.72)mU/mL]、PRL[(398.55±80.47)ng/mL]、T[(7.76±2.27)nmol/L]、P[(5.29±0.92)nmol/L]、E2[(118.63±42.78)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3.179、12.150、4.284、11.223、43.724、3.955,均P<0.05)。观察组患者HIF-1α[(163.12±25.17)pg/L]、VEGF[(257.03±30.45)pg/L]和AMH[(7.29±1.02)pg/L]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42.592、31.612、47.194,均P < 0.05)。HIF-1α与VEGF、AMH水平均呈正相关(r=0.811、0.848、0.762,均P < 0.05)。血清HIF-1α、VEGF及AM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31、0.742,95%CI分别为0.681~0.852、0.634~0.819、0.649~0.827。  结论  PCOS患者HIF-1α、VEGF及AMH水平显著升高,对PCO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不同主产地不同附子炮制品中的含量变化,为附子中药的行业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lltimat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40 mmol·L-1醋酸铵(氨水调p H=10.0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三种单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得到良好的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15.952X-16.118 R2=0.9997;Y=15.906X-2.6445 R2=0.9998;Y=13.218X-23.044 R2=0.9999。三者线性范围是2.5~250μg,2.2~220μg,2.6~260μg。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附子炮制品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山楂体外降三酰甘油主要活性组分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山楂降三酰甘油(TG)主要活性成分UPLC指纹图谱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G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筛选出山楂降TG主要活性组分。采用UPLC法建立12批不同产地山楂降TG主要活性组分指纹图谱,并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楂中富含黄酮的组分能够明显地降低TG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在该组分指纹图谱所含的11个共有峰中,1(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3(原花青素C1)、4(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5(芦丁)、6(金丝桃苷)、7(异槲皮苷)、8(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号色谱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对降TG呈正相关作用,其余包括2(表儿茶素)、10(槲皮素)、11(5-O-咖啡奎尼丁酯)号色谱峰在内的各峰则呈负相关。结论山楂黄酮类成分对降低TG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