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聚ADP核糖化酶与rTEF1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研究多聚ADP核糖化酶 1(PARP1)与rTEF1a间的相互作用对各自特异性DNA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胶移动方法研究QM7肌细胞核抽提物和MCAT1探针结合的情况 ;使用狭缝DNA 蛋白杂交技术研究PARP1与rTEF1a结合后对它们各自特异性DNA结合能力的影响 ,以及多聚ADP核糖化反应对PARP1 rTEF1a复合物DNA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 :①PARP1蛋白存在于包含rTEF1a的慢移动复合物 (LMC)中 ;②PARP1 rTEF1a复合物能明显增加各自与DNA的结合能力 ;③多聚ADP核糖化反应后 ,PARP1 rTEF1a复合物特异性结合MCAT1探针的能力仍然显著增高。结论 :PARP1 rTEF1a的结合能显著增加rTEF1a以及PARP1的DNA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2.
新型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年 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03.
氟代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及其合成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肿瘤药物氟代嘧啶类抗代谢物的研究进展和某些主要药物的合成工艺改进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报道了一个以5-氟脲嘧啶(5-Fu)为原料合成3-呋喃氟脲嘧啶(3-FT)的方法由于5-Fu的N_9位不能直接取代,故在N_1位用乙酰基保护,N_1-乙酰基5-Fu与2一氯四氢呋喃反应,得到的1-乙酰3-FT在氨水和甲醇中水解成3-FT。此法步骤短,原料易得。缺点是收率较低(4.8%)。  相似文献   
105.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胃部不适的经验,胀气、胃堵、绞痛等,胃病往往成了现今都市的流行病。然而近期一条28岁女白领因胃癌晚期离世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肠胃健康的关注和热议,且该女生初诊胃癌3个月便悄然离世,可见预防胃癌要趁早,令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㈦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42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㈦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92.9%、73.8%。P-gp和GST-π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gp和GST-π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gp和TopoⅡ及GST-π和TopoⅡ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从未接受化疗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性耐药。联合检测这3个耐药蛋白的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服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与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筛选口服地黄饮子及阿仑膦酸钠规律用药满1年以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63.97±3.70)岁;服用中药汤剂地黄饮子,每次1剂,早晚各1次,每周2次。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3.36±3.0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次。两组患者抗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不变(每日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以及骨化三醇胶丸0.5μg/d)。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及血清硬骨素(SOST)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骨质疏松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SOST与β-CTX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β-CTX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2.002和50.071;血清SOS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t值分别为-29.242和-30.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P值分别为0.294和0.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β-CTX值比较,P=0.908;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OST值比较,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传统中药地黄饮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研究发现其与阿仑膦酸钠均有较好的疗效,地黄饮子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选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联合4种不同的血清学指标检测,应用于早期诊断卵巢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诊治的100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将100例卵巢癌患者设置为卵巢恶性病变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共23例交界性癌患者患者,将上述人群设置为交界性肿瘤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卵巢良性病变患者100例,设为良性病变组。将三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血清间皮素、HE4、VEGF-C、CA125水平,比较分析联合应用4种血清学指标对卵巢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卵巢恶性病变患者与交界性肿瘤患者血清间皮素、HE4、VEGF-C、CA125平均值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卵巢恶性病变患者与交界性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恶性程度增加,卵巢恶性病变患者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平均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卵巢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单独检测HE4比单独检测另外3种血清学指标更好,血清间皮素、VEGF-C、CA125、HE4同时进行检测,诊断卵巢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间皮素、VEGF-C、CA125、HE4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好,在病情监测中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全胃切除术主要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 及伴转移的胰腺非β细胞瘤内科治疗失败的顽固性多发性胃溃疡患者. 本文报道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全胃切除的外科诊治经过, 结合文献及临床医疗实践, 提出胃良性病变全胃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0.
抗病毒药膦乙酸双钠和膦甲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用的多种抗病毒药均属核苷类抗代谢药物,而膦羧酸化合物膦乙酸双钠(Ⅳ)及膦甲酸钠(Ⅸ)虽非抗代谢药物,但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且后者因无骨髓累积毒性等副作用而优于前者有关膦羧酸化合物的合成早有报道,其方法主要是应用Arbuzov反应将卤代酸酯与亚磷酸三乙酯缩合,然后在封管中水解而得;也可将亚磷酸二乙酯先与金属钠制成钠盐,再与卤代酸酯缩合、水解制得。我们系采用下列路线合成膦乙酸双钠及膦乙酸正丙酯双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