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尘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将其结果做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北京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一组)和广州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二组)作为包被抗原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8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体外检测其过敏原,并将其中尘螨检测结果分别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采用北京地区争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0.2%和32.0%,与SPT法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彼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北京和广州不同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均可用于不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3.
聚乙二醇(PEG)修饰酶中的PEG分子所产生空间位阻,使大分子底物难以与酶充分接触导致难以发生酶促反应,但小分予不受影响。试剂中的硫酸化α-环糊精能对载脂蛋白B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屏蔽作用。此外,表面活性剂、Mg^2+和硫酸葡聚糖等更促进了对大分子的屏蔽。再通过解离剂的作用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修饰酶的充分反应。本文对聚乙二醇修饰酶法直接测定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原理及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临床资料 103例中,男性63例,女性40例,年龄3个月~3岁,1~2岁的占74例。临床特征是:均有非喷射性呕吐,排稀水样或蛋花样消化不良便,口渴,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差,口唇呈樱红,尿量明显减少和二氧化碳结合率下降的21例。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82例;感染性腹泻并中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的21例。  相似文献   
105.
二氧化氯消毒剂“万家康”的性能研究林爱红,陈鸿民,黄志坚二氧化氛消毒剂已在许多国家应用于水消毒[2],食品防腐、保鲜,医疗卫生和禽畜水产养殖等方面[1],而国内能大量生产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厂家为数不多,“万家康”是近年大量生产的一种二氧化氯制剂。为了解...  相似文献   
106.
1995年广东省医疗保健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我省各级卫生防疫站1995年中开展对医疗保健机构、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托幼机构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骨折患者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EGF含量进行测定。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下、40岁以上两组;按男女性别分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患者血清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岁以下组血清EGF含量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男女患者之间,血清EGF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EGF含量变化与骨折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8.
Apgar评分与早产儿窒息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早产儿窒息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期住院的早产儿,分成三组:(1)无窒息组(Apgar评分8~10分);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0~3分),然后分析各组与围产因素、动脉血pH值、血糖及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1)重度窒息组的围产因素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而后二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2)首次动脉血气pH值≤7.2的病例,重度窒息组也显著多于无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P〈0.01),无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3)重度窒息组发生严重低血糖(≤1.1mmol/L)的病例要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后二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4)出现脑损伤的情况: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脑室周周-脑室内出血(PIVH)及脑室周周白质软化(PVL),重度窒息组均显著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则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Apgar评分评估早产儿轻度窒息时(4—7分),应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其准确性有一定的限度。但Apgar评分0~3时,则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大,需按窒息儿处理,以减少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黄志坚  陈晓  洪玲  曾苗 《眼科新进展》2019,(12):1174-1177
目的 对比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手术前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41例41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分为2组,组1为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8例8眼,组2为没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33例33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组1、组2 BCVA分别为(0.65±0.24)logMAR、(0.54±0.26)logMAR,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两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组1、组2 CMT分别为(288.38±64.64)μm、(299.85±37.19)μm,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两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CM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见黄斑前膜复发。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可稳定提高患者的BCVA,促进黄斑结构的恢复,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对术后BCVA、CM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