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喉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总结喉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58~ 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 57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 3年以上 ,确诊复发 56例。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 ,性别 ,病史 ,住院时间 ,吸烟 ,病理分级 ,并发症 ,肿瘤分期 ,术式 ,输血 ,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 (P =0 0 0 0 2 ) ,治疗方式 (P =0 0 0 17) ,输血 (P =0 0 0 0 1) ,放射治疗 (P =0 0 0 0 1) ,颈淋巴结转移 (P =0 0 2 2 8)与喉癌术后复发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分期、术式、输血、放射治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喉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颌窦腺样囊性癌(ACC)的诊断及手术加术后放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14例上颌窦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及10年无瘤生存率。结果:随访3~10年,平均67.2个月。T2N0M0 2例,健在,无复发及转移;T3N0M0 4例,其中1例术后57个月复发,3例健在,无复发及转移;T4N0M0 8例,其中2例术后分别于36个月、40个月因局部复发、颅内侵犯死亡,1例术后39个月复发,1例术后96个月全身转移,4例健在,无复发及转移。5年无瘤生存率为72.5%,10年无瘤生存率为54.4%。结论:上颌窦ACC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彻底的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的机会,提高治愈率。肿瘤临床分期及手术切缘情况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3.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g triad,FHIT)是Ohta等于1996年克隆并确定的一个人类候选抑癌基因,此基因位于3p14.2,包括FRA3B脆性位点、家族性肾癌相关染色体异位断裂点t(3;8)以及HPV16整合位点,根据其cDNA推测的蛋白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蛋白(pFHIT)和具有三价组胺酸结构域的HIT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故命名为FHIT.作为抑癌基因,FHIT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头颈部肿瘤的发生有关,现就FHIT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人工耳蜗植入前、后中耳炎性病变的处理--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人工耳蜗植入前中耳炎性病变,以及植入后中耳、内耳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乳突粘膜病变和1例慢性中耳炎选择一期手术;1例中耳乳突炎,1例胆脂瘤行分期手术.5例患者耳后切口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植入电极,1例乳突根治术后术中借卵圆窗和鼓岬定位耳蜗钻孔部位植入电极,术中均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听神经遥测反应测试.结果1例术后中耳炎伴迷路炎经保守治疗痊愈.所有患者植入耳蜗工作正常,随访10-40月未见与中耳炎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原则上应分期手术;合并中耳乳突炎者,也应分期手术,完壁式和经典式乳突根治,根据病情均可选用.但中耳炎静止期鼓膜小穿孔者,可考虑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氯仿鼓室注射制造豚鼠膜迷路破坏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检测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结果 耳蜗中AQP-1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波动性过程,即随螺旋韧带细胞形态的破坏出现下调。而后当螺旋韧带细胞出现再生时AQP-I的表达出现上调。在内淋巴囊处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水通道蛋白-1可能参与维持耳蜗螺旋韧带处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VEGF、Cath-D在喉复发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VEGF、Cath D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的关系 ,对预后进行估计。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5 8~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 5 74例 ,术后随访 3年 ,确诊术后复发 5 6例 ;正常喉对照标本 39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芯片标本进行染色。结果 VEGF、Cath D在喉癌组织中有表达 ,其阳性率不同。VEGF、Cath D蛋白的表达在喉癌复发组明显增强 ,与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与喉癌复发呈正相关。VEGF、Cath D蛋白在喉癌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VEGF、Cath D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估计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7月2003年6月共33例颞骨次全/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其中恶性26例,良性7例,病变范围广,颞骨次全切除22例,扩大切除11例。移植组织充填修复33例次,各种修复总存活率为81.8%(27/33),其中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77.8%(7/9),带蒂颞肌瓣转移100%(9/9),颞肌瓣加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皮瓣100%(4/4),胸锁乳突肌上段60.0%(3/5),脂肪充填66.7%(4/6)。病变性质,累及颅内外、术前放疗、复发、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修复愈合的因素。结论 修复方法根据病变性质,缺损大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及上述影响因素而定。局部缺损小,良性病变,首选游离脂肪充填(带真皮更佳),如为恶性首选带蒂颞肌瓣。组织缺损多,血运欠佳时考虑应用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多次修复失败者应采用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下简称纤溶作用)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法(supersensitivebiotin-streptavidin,SSBSA)检测了我院尸解患者颞骨标本切片粘连中耳(6耳,28片)与正常耳(6耳,22片)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含量;并比较其中纤维粘连带显著的3耳(11片)及正常耳(3耳,12片)所含纤维蛋白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定性分析在粘连耳中tPA以阴性(11/28)和弱阳性(10/28)为主,而正常组以阳性(8/22)和强阳性(10/22)为主;纤维蛋白含量粘连耳中以阳性(6/11)和强阳性(3/11)为主,而正常耳内以阴性(8/12)和弱阳性(3/12)为主.对tPA定量分析纤维粘连组与正常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6.70±5.11、39.84±6.26(P<0.05).结论在粘连耳中tP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纤维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从而证实了纤溶作用确实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过程,且可能是粘连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为观察鼻中隔偏曲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影响,自1994年4月~1995年2月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做了高分辨率连续冠状CT扫描。结果发现:①32例患者中15例有同侧或双侧OMC炎性病变,鼻中隔偏曲角度越大,OMC病变发生率越高;②对有OMC病变的患者测量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无实际应用价值;③鼻中隔偏曲与OMC解剖变异的关系因例数过少尚难作出定论。结果提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怀疑有鼻窦炎时应做冠状CT扫描,以了解OMC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