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颅底脊索瘤治疗新趋势——多科合作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性残余组织的原发性骨肿瘤^[1,2],它是一种少见的个体发育不良新生物,起源于颅颈椎轴线。组织学表现为低度恶性,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因其位于中间颅底(中间颅底指鞍结节以后、枕骨大孔以前两侧枕骨大孔切线与视神经孔连线之间的区域),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2]。现重点就与颅底脊索瘤外科发展有关内容进行回顾。因为放射治疗对颅底脊索瘤的疗效不确切,进展不大,此文略。  相似文献   
102.
应用试剂盒配合PAGE银染法分析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应用标准试剂盒和PAGE银染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的程序,探索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的快速筛查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经直接测序法确定的SLC26A4基因IVS7-2位点正常者109例,IVS7-2A>G突变阳性者33例,并且和测序方法比较,验证此试剂盒配合PAGE银染法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结果证实阳性33例,其中纯合22例,杂合11例,与测序结果完全吻合。结论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诊断试剂盒配合PAGE胶电泳银染法检测在分析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价廉、结果直观的特点,适合在中国用于此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相似文献   
103.
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手术及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手术组、醛固酮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手术阻塞内淋巴囊和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制造出两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的表达,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手术组出现中、重度内淋巴积水,以顶回最为明显,自顶回向底回减轻;醛固酮注射组出现轻、中度积水,积水多位于底回。两组积水动物模型中AQP1表达的部位与对照组相同,手术组耳蜗与对照组相比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05);醛固酮组耳蜗AQP1表达低于对照组(t=6.609,P〈0.01);对照组与醛固酮组内淋巴囊AQ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05)。醛固酮组耳蜗外侧壁组织中AQP1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t=13.626,P〈0.01)。结论AQP1在手术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没有改变,在醛固酮引起的内淋巴积水中表达下降。AQP1在豚鼠内耳中的表达可能受离子浓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4.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NS)是指与原发肿瘤部位或者它的转移灶和局部表现没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早在1956年,Guichard第一次将癌症患者中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命名为副肿瘤综合征。现在PNS的概念被扩大到包括潜在恶性肿瘤在内的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s)。  相似文献   
105.
颈化学感受器副神经节瘤33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安全高效治疗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方法及相关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3例35侧颈动 脉体副神经节瘤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33例均临床治愈,1例 面神经下颌缘支、2例迷走神经暂时性麻痹,2例术后血栓形成;随访19例,均健在,除1例未切净者肿物稍有增大 外,其余未见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体积较小的肿瘤均能采取血管外膜下单纯瘤体剥离术,包裹神经血 管严重者,术前、术中判定、监测和建立脑血流侧枝循环是保证手术安全、力求彻底切除肿瘤的关键。血管缝合、移 植修补损伤或缺损必须辅以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1988--2004年收治的19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Pittsburgh外耳道癌分类法,T1期5例,T2期2例,T3期6例,T4期6例.T1和,12期病例行局部切除,T3和T4期病例行乳突根治术或颞骨切除术.术后予以足量放疗.复发病例伴远处转移单灶者行手术治疗,远处多灶转移者行放疗.结果 19例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9年,随访时间中位数44个月,随访5年以上者8例.12例复发,7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初次切缘肿瘤细胞阳性的4例患者足量放疗后全部复发.复发患者有9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治疗,8例进行了3次以上手术治疗,4例进行了4次手术治疗.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起病隐匿,易复发,可长期带瘤生存.首次手术应扩大切除范围,确保切缘肿瘤细胞阴性.术后辅以足量放疗.复发病例可多次手术治疗,延长生存期.多次局部复发后易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07.
1.5年,未见复发.病理检查证实,切取的肉芽组织表现为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杓状软骨声带突明显增生,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喉接触性肉芽肿发生和术后复发的原因可能与局部软骨增生、过度突起,出现炎性反应有关,切除部分软骨,使局部软组织覆盖包埋软骨可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8.
粘连性中耳炎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虽然早在 1 878年 ,politzer就提出了中耳“粘连过程(Adhesive process)”的概念〔1〕 ,其后也有一些研究和文献报道 ,但是至今 ,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疗效欠佳 ,粘连性中耳炎仍是耳科一大难题。1 粘连性中耳炎定义的发展  对粘连性中耳炎的研究虽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 ,但对其定义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而导致诊断和统计上存在着差异。纵观其发展 ,定义的分歧主要在强调病因还是结果或二者并重的问题上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认为粘连性中耳炎是因炎症愈合不全 (原因 )而导致的中耳纤维性改变 (结果 )〔2〕;2强调病因 …  相似文献   
109.
调查102名护生临床见习课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充分做好见习前准备;见习课上营造学生讨论交流氛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临床见习质量双向评价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0.
胎儿耳蜗血管纹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借助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血管纹的表面结构,以便对血管纹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标本取自尸检3个足月胎儿的6个颢骨,在死后尽可能快速取出耳蜗,经处理后,借助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人胎儿耳蜗血管纹的超微结构。结果:借助扫描电镜技术可从耳蜗基底圈到顶圈,上起前庭膜嵴,下到基底膜的基底嵴全面观察血管纹的各个部分,血管纹边缘细胞表面结构呈圆球形.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螺旋凸部位有一个细胞移行区,这个区域的边缘细胞表面形态明显不同,细胞细K或呈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细胞边界微绒毛丰富,显出明显的细胞界限,细胞表面分布均匀的微绒毛。血管纹断面的观察还可获得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和毛细血管结构。结论:扫描电镜观察胎儿耳蜗血管纹,可获得整个血管纹全貌的表面精细结构,尤其是边缘细胞的表面形态,通过对血管纹断面的观察还可获得中间细胞、基底细胞的精细结构特征,为认识血管纹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