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途径超选择介入栓塞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动脉介入治疗的4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术。栓塞材料采用液化碘油+博来霉素+海藻酸钠微球。结果随访6~48个月。40例经1次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2例经第二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12个月后行CT复查,部分患者病灶内仍有碘化油沉积,经CT加强扫描显示:10例肝血管瘤完全消失,30例肝血管瘤明显缩小,2例稳定,无一例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术后住院3~5d。结论经肝动脉途径超选择介入栓塞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监测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24个月血清和诱导痰中TNF-α的动态变化,同时记录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24个月血清及诱导痰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24个月SGR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NF-α与SGRQ评分呈正相关(P<0.05);诱导痰中TNF-α与SGRQ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病情与血清及诱导痰中TNF-α具有相关性,TNF-α水平反映COPD气道炎症的变化过程.TNF-α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预测及指导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TACE后,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50%,25例肿瘤缩小25%~50%,8例肿瘤无明显变化。TACE后腹痛发生率47.79%(65/136),其中80.00%为轻、中度,术后发热为41.18%(56/136)。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使用方便,能够克服碘油流失,增强栓塞血管的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1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TEG、常规凝血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A组)12例、红细胞聚集组(B组)23例及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127例.比较各组间反应时间(R值)、最大振幅(MA值)、α角、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A、B2组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组R值均显著低于C组,其余各参数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肿瘤患者凝血状态,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可作为评判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im-2)的变化,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112例恶性肿瘤病患做血浆DD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占6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肝转移癌17例,胰腺癌6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VI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程度高或临床分期晚的胰腺癌、肝转移癌D-二聚体检测数值较其他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检测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早期评估及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