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四种缬草属药用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宝康  黄流清  秦路平  赵忠新  陆峰  郑汉臣 《中药材》2008,31(10):1494-1496
目的:对四种国产缬草属药用植物及不同居群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鉴定,探讨其种间种内变异现象。方法:用近红外指纹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缬草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缬草属四种药用植物即中国缬草、宽叶缬草、蜘蛛香、黑水缬草与欧缬草的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居群缬草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别。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缬草药材的种间鉴定,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也可用于分析种内变异,快速方便。不同居群缬草之间的差异表明缬草存在广泛的种内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2.
蛇床种内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地区产蛇床的种内变异。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 9个产地的蛇床基因组DNA多态性 ,并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 :从 2 0个 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75条DNA带 ,其中 6 4条表现出多态性。结论 :地理分布距离越小 ,蛇床的遗传差异越小 ,反之越大 ,但生态环境对蛇床遗传变异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3.
中药楮实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中药楮实子近几年来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情况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蛇床子素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 ,3H 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 ;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 ;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IL 1的含量 ;B9细胞增殖法测定IL 6的含量 ;RT PCR法检测IL 6的mRNA的表达。结果 蛇床子素抑制成骨细胞自发地或在炎性细胞因子及LPS刺激下产生NO、IL 1及IL 6和IL 6mRNA表达。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减少NO、IL 1和IL 6的分泌而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5.
艾叶的民俗应用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艾叶的民俗应用、药理作用、民间药用和现代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综述了艾叶的民俗应用、药理作用、民间药用和现代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7.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据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已被应用的来源于植物的中药有1118种(包括208个种下单位),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回归自然热,人们越来越崇尚应用天然植物治疗疾病及保健.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中药苍耳子的基源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学及生药鉴别研究,为苍耳属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与种质优选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全国25个居群苍耳属植物果实进行异地栽培试验,出苗后观察生长情况、形态特征;选取20个分类性状,如生长周期、植株高度、叶柄长度、总苞刺长度、密度、喙长及成熟果实颜色等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以25个分类运算单位的20个性状数据形成25×20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25×20,对矩阵经SPSS 13.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以20个性状为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居群分成四大类,基本支持作者根据样品形态指标观察得出的鉴定结果.第一类鉴定为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第二类为蒙古苍耳X. mongolicum,第三类为近无刺苍耳X. sibiricum var. subinerme;第四类暂将其命名为"深圳型苍耳"Xanthium sp.(未定种),有可能为新的栽培变种.根据此结果可将国产苍耳子基源植物整理为3种1型(深圳型),并对已有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文报道的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苍耳属植物及生药的鉴别.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中药苍耳子(FructusXanthii)中的化学成分;测定不同居群和不同品种苍耳属植物果实中的总酚酸含量以评价其品质。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以绿原酸作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结果:(1)从苍耳子中分离到6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以及咖啡酸和阿魏酸;(2)从中国29个居群采集到的样品,总酚酸含量为0.31%~1.44%。在采集到2个品种及1个变种的苍耳属植物中,近无刺苍耳X.sibiricumvar.subinerme样品的总酚酸含量较其他两种都偏低。苍耳X.sibiricum样品中,从上海采集的3号苍耳子样品总酚酸含量最高,达1.44%,而从江西新建采集的12号样品含量最低,仅0.38%。结论:5O咖啡酰奎宁酸,1,4-二O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是从苍耳属植物中首次分离获得。不同品种和不同居群苍耳子药材中,总酚酸含量的差异较为显著。若以总酚酸含量作为指标评价苍耳子药材的品质,则认为上海和福建三明产苍耳子为优质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