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 推拿对内脏功能的作用  早在七、八十年代 ,有人就将推拿手法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研究了推拿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影响。赵氏[1] 以 31名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 ,骑自行车运动 12min后 ,进行推拿 2 0min ,结果发现推拿后脉搏很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说明推拿可以加强心脏泵血功能 ,通过增加每搏输出量达到减少脉搏的效果 ,推拿后耗氧量下降 ,提示心脏功能改善。张氏[2 ] 以活血化瘀手法治疗 30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观察其手法对心功能的影响 ,发现治疗 4个疗程后 ,患者心电图S -T段由治前压低 1.18mm升高为压低 0 .37…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在输尿管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分别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将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变经三维超声成像后,较二维超声更清晰,尤其是三维超声成像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病变与输尿管管壁的关系、输尿管管腔及输尿管与病变的空间关系。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对明确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非常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而肝巨噬细胞被认为是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不同表型的肝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叙述了肝巨噬细胞极化对肝脏疾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4.
摘要:目的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研究黑血藤在 AS及肌少症预防中的药效及代谢组学,为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黑血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健康家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和黑血藤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它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喂,血脂康组和黑血藤组再分别给予血脂康生药0.36g/(kg·d)和黑血藤提取物0.29g/(kg·d)灌胃处理。分析 AS模型家兔血清中脂质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及主动脉弓和比目鱼肌的组织病理形态,评价黑血藤提取物预防 AS及肌少症的药效;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研究家兔血清代谢组学,探讨黑血藤预防 AS及肌少症的代谢机制。结果 黑血藤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和增强比目鱼肌横截面积等与预防 AS及肌少症相关的药效,其在 AS家兔模型中预防 AS的药效不及血脂康但预防肌少症的药效优于血脂康。与正常组比较,从 AS模型家兔血清中鉴别出37个差异代谢物,黑血藤对其中25个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程度的回调作用;在与黑血藤药效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中,组氨酸及精氨酸-脯氨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L-谷氨酰胺和L-丙氨酸在差异代谢物关系网络及差异代谢物-通路关系网络中关联作用广泛。结论 黑血藤具有预防 AS及肌少症的药效,开发其相关药物用于预防肥胖引起的 AS及肌少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代谢机制与组氨酸及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相关,L-谷氨酰胺和L-丙氨酸可能为黑血藤药效的代谢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5.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 30 4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的病人分为电刀组 (n =1 1 6 )、电凝组 (n =96 )、对照组 (n =92 ) ,其中 ,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 ,并用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丝线打结止血 ,以观察的 3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电刀组有 2 2例 (1 8.97% ) ,电凝组有 1 7例(1 7.71 % ) ,而对照组有 4例 (4 .35 % )切口愈合延迟。经统计学处理 ,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χ2 =1 0 .0 8,P <0 .0 1 ) ,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χ2 =8.4 5 ,P <0 .0 1 ) ,电刀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7,P >0 .0 5 )。结论 高频电刀可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明显增加 ,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控制使用电刀 ,能不用的尽量不用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人脑胶质瘤和 8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中cyclinD2和PCNA的表达水平 ,计算两者标记指数 ,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D2或PCNA表达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 ,cyclinD2平均标记指数明显升高 .在WHO分级Ⅰ~Ⅳ级胶质瘤中 ,Ⅰ ,Ⅱ ,Ⅲ级与Ⅳ级、Ⅰ级与Ⅲ级以及低度恶性胶质瘤 (Ⅰ~Ⅱ )与高度恶性胶质瘤 (Ⅲ~Ⅳ )之间标记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类似cyclinD2 ,PCNA标记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 .cyclinD2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5 4 ,P <0 .0 1 ) .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 ,很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  相似文献   
87.
针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其反应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过程 ,同时也是治疗过程中医者与患者的心理交流过程 ,是发挥医者与患者相互效应的过程。集中表现在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针刺腧穴、经络及“得气”后医者手下的感觉与患者在针刺局部或远端所出现的各种感受。治神与守神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是一身之主宰 ,针刺治疗疾病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治神是指医者的精神状态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 ,五脏已定 ,九侯已备 ,后乃存针。”这里对于医者进行针刺活动…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多模态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11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应用常规超声、三维(ABV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弹性技术,分析总结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间的年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263)。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在肿块与非肿块型间、形状、生长方式、边缘特征、冠状面特点、后方回声、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内有无钙化及弹性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9,P=0.002)。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年轻乳腺癌有不同的超声征象,对于区分其分子分型可以提供一定帮助,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胎儿鼻骨发育的超声评估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晚期产前超声发现的鼻骨发育异常的病例63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或结构异常,分为单纯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及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分别为16例和47例。与染色体分析结果和(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结果相对照,并随访至胎儿引产或出生后3个月。结果:63例胎儿中44例进行染色体分析,共检出20例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综合征14例(占70%),18-三体综合征1例(占5%),13-三体综合征2例(占10%),其他异常3例(占15%)。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单纯性鼻骨发育异常组高(62.1% vs.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5)。结论:孕中晚期胎儿鼻骨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或结构异常的胎儿,需要进一步确定染色体核型和(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  相似文献   
90.
<正>壮医毒论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医药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壮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壮医毒论、毒病及治疗特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壮医毒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壮医毒病防治特色也进一步凸显,现将壮医毒论、毒病及其治疗特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