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6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641篇
内科学   354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1545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516篇
  5篇
中国医学   446篇
肿瘤学   1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正常人扩展高频听敏度 ,观察扩展高频听力随年龄增加的细微变化。方法 :用意大利Amplaid - 4 6 0型听力计 ,频率范围 8~ 18kHz。测试正常人 12 8人、2 5 6耳 ,17~ 5 0岁 ,男 92人 ,女 36人 ,其中17~ 2 9岁 90人 ,30~ 5 0岁 38人 ,12 5Hz~ 8kHz纯音各频率听阈≤ 2 0dBHL ,声导抗测听正常。以 5岁为一年龄段分 5组进行分析。结果 :1 正常年轻人 (17~ 2 9岁 )高频听阈总的趋势是随频率提高 ,听阈逐渐增加 ,出现率逐渐下降 ,在 14k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 ;2 正常人 17~ 19岁、2 0~ 2 4岁、2 5~ 2 9岁、30~ 34岁、35岁以上各年龄组间 12、14、16、18kHz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年龄增加听阈逐渐提高 ,高频听阈出现率逐渐下降 ,随频率增加各年龄组差距逐渐明显 ,14kHz以上频率最为明显。结论 :人耳的老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随年龄增加听阈提高。频率越高受影响越明显。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结果可反映耳蜗亚临床病理状态 ,有利于早期发现听觉感受器病变 ,可用于临床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和早期诊断梅尼埃病等  相似文献   
62.
<正> 孕早期约25%—50‰的孕妇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乏力、嗜睡等症状,称早孕反应。一般在早孕末期自行消失,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不需要特殊治疗,个别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症,甚至酸中毒,不及时治疗将影响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妊娠早期严重呕吐,长时间不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炎症信号受体Toll mRNA在人单核吞噬细胞系(THP-1)、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和肺腺上皮细胞系(SPC-A-1)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设计人TLR2和TLR4两对特异引物,从THP-1、UVECs和SPC-A-1提取总RNA,采用一步法RT-PCR和地高辛标记的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TLR2和TLR4在3种细胞的表达。结果 RT-PCR和Northern杂交显示,3种细胞均表达TLR4受体,但仅THP-1和人UVECs表达TLR2受体。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除单核吞噬细胞外,大血管内皮细胞和肺腺上皮细胞亦表达Toll受体基因,提示在炎症反应中Toll信号受体可能介导这些细胞效应分子基因转录激活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64.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心律失常 ,临床上并非少见 ,易被忽视 ,造成误诊。我院自 1986年至 1996年共收治感染性疾病所致心律失常 178例 ,误诊 5 9例 (33.14% )。本文旨在分析其误诊原因 ,从中吸取教训 ,以提高对感染病灶所致心律失常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39例 (6 6 .10 % ) ,女2 0例 (33.90 % ) ,年龄 12~ 6 5a ,平均 2 9.6a(<30a4 3例 ,占 72 .88% )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8d。门诊收住院时误诊 32例 (5 4 .2 4 % ) ,住院时误诊 2 7例(45 .76 % )。1.2 诊断依据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VAA)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介入治疗VAA患者(41个瘤灶),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12个肾动脉瘤、8个脾动脉瘤行动脉瘤填塞术,其中5个脾动脉瘤、5个肾动脉瘤采用裸支架辅助填塞;对13个脾动脉瘤、1个肝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对4个肾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中3个采用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个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对2个肾动脉瘤、1个腹腔干动脉瘤行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1个脾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1个左肾多发动脉瘤植入支架后瘤腔小部分显影。术后随访12~55个月,平均(23.44±12.48)个月,期间脾梗死者梗死面积未增大、未见脓肿形成,瘤腔部分显影病变显影面积未增大。30例患者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余均存活,无VAA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VAA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检测双歧杆菌对人肠腺上皮细胞 β 防御素 2基因的激活作用及其活性组分。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和Northern杂交检测HT 2 9细胞hBD 2mRNA的表达 ;采用超声破碎细胞、超速离心、蛋白萃取等方法分离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质成份。结果 :RT 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HT 2 9细胞无可见的hBD 2mRNA表达信号 ,但在双歧杆菌菌体、细胞壁和胞壁蛋白刺激下均检测出显著的hBD 2mRNA表达。结论双歧杆菌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hBD 2基因的表达 ,双歧杆菌胞壁蛋白可能是其诱导作用的活性组分。双…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离纯化人LAK细胞小分子抗菌多肽,并检测其抗肿瘤细胞株K562活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IL-2和PHA刺激培养。5%乙酸匀浆细胞获得其酸溶性提取物。应用制备性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多肽,Tricine-SDS-PAGE鉴定其分子量,并运用琼脂糖弥散法,MTT法鉴定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人LAK细胞酸溶性提取物中纯化出一多肽,分子量为7.8kD,命名为HLP-2b,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株K562活性。结论:HLP-2b可能为LAK细胞一新的抗菌抗瘤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68.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宫外孕35例,应用“活血祛瘀”的原则和方药加减治愈29例,占82.8%,治疗过程中改用手术治疗6例,占17.1%。一般患者服药后3~7天腹痛减轻,腹胀消失。血肿包块消失需1~2月,平均住院26天。是一种治疗简便,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3种用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56例病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各采用一种用药方法,比较其疗效。结果:组1与组2、组3差异显著。结论:异位妊娠的合适病例以组2、组3的方法服用米非司酮,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中角蛋白K14,16,17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平申  廖文俊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1,22(24):2250-2252
目的 研究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 ,1 7表达水平的变化 ,从分子水平研究此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用 5 0 g· L- 1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银屑病样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 ,1 7的表达 .结果 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角蛋白 K1 4,1 6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K1 7的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 心得安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不仅在组织病理学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与人类银屑病皮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