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6.3±8.7)岁。均行关节镜下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采用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麦氏征试验、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评分。 结果:4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5±12.5)个月。术前麦氏征阳性8例,抽屉试验阳性27例, 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40例均阳性。术后上述4项试验均为阴性。术前后IKDC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3.
背景: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很多,常涉及到不同的移植材料,但不同移植材料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见。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0-01/2005-09收治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6例,其中异体骨-髌腱-骨移植27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四股半腱肌28例。 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2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检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体温。 主要观察指标:①关节活动范围。②后抽屉试验及KT-1000检查关节稳定性。③Lysholm和IKDC评分检测膝关节整体功能。④不良反应。 结果:随访26~79个月。3组患者终末随访的IKDC分级、Lysholm评分、KT-1000结果和后抽屈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3例膝关节10°屈曲受限;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例5°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屈曲受限。3组间膝关节屈曲受限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均无关节粘连、伤口感染、植入物断裂、螺丝钉松脱、髌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2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半腱肌腱重建组5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后痛。3组膝周痛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自体骨-髌腱-骨组最高,半腱肌组次之,异体骨-髌腱-骨最低。3组术后发热时间组间比较发现,异体骨髌腱骨高于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P=0)。自体骨髌腱骨与自体半腱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44)。4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 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4.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保留肌腱远侧附着点,在近侧腱肌交界处切断,对折成两股编织,转移到关节镜下重建PCL。隧道内口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外口加强固定。结果手术16例,平均随访23.5个月。Larson评分由术前58分提高到9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54分提高到90分,所有患膝术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后仅2例抽屉试验弱阳性,l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结论(1)关节镜下使用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PCL较B-PT-B通过隧道时柔顺通畅。(2)隧道内口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愈合后内口消失,可避免韧带撞击内口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弛。(3)隧道内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刚强度。  相似文献   
85.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分析影响其手术效果因素。方法: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保留肌腱远侧附着点,在近侧腱肌交界处切断半腱肌腱,对折两股编织转移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隧道内口侧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外口加强固定。结果:手术28例,平均随访3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5.7%。结论:(1)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较B-PT-B通过隧道时柔顺通畅;(2)隧道内口可吸收钉挤压固定,愈后内口消失,避免韧带撞击内口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3)隧道内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刚强度。  相似文献   
86.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保留肌腱远端附着点,肌腱肌肉交界处切断肌腱,对折四股编织转移镜下重腱后交叉韧带,内口侧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术前后抽屉试验10例阳性,术后1例阳性;Lachman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1例阳性,1例弱阳性;轴移试验术前5例阳性,术后均消失。按照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结论 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韧带两端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顺畅。可吸收螺钉在隧道内口侧固定,愈后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隧道外口原附着点的牢固附着,股骨隧道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手术具有创伤小,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髌韧带-骨(bone-patellar-bone,B-PT-B)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术提供的膝关节胫骨后移刚度和强度,为手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PT-B移植重建PCL术后等状态的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膝关节屈曲15°、30°、90°位胫骨后移刚度和屈膝90°位胫骨后移强度测试.结果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PT-B移植重建PCL术后,各膝关节屈曲角度时胫骨后移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状态,以90°时最为明显;胫骨后移强度则明显小于正常状态,约为其25%.结论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PT-B移植重建PCL术后早期不宜负重,功能锻炼膝关节屈曲不超过90°.  相似文献   
88.
背景:目前应用的各种软骨修复方法均有其优点和不足,修复组织多以纤维软骨为主,缺乏正常透明软骨的组织化学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目的:探讨生物型异种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普通山羊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供体为猪膝关节,以Smith&Nephew骨软骨移植器械,取直径4.5mm、长10mm的圆柱状骨软骨条,应用专利技术对动物骨软骨进行去抗原,对照组供体为羊膝关节骨软骨条,以低温冷冻法保存。分别于股骨滑车及内侧髁负重面的损伤处作骨软骨植入,术后16,32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形态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实验组部分软骨缺损移植处有纤维样的组织覆盖;部分移植物原表面软骨发黄,表面与周缘软骨有明显界限;对照组大体及切片镜下观察软骨缺损区基本被移植软骨覆盖,移植边缘可见裂隙。结果可见生物型异种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与同种异体骨软骨比较有差别,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9.
骨的转移癌多为血行转移而来,肿瘤细胞容易侵蚀血运循环丰富而缓慢的骨骼部位,发生于脊柱与骨盆部位的转移癌占70%以上。由于长骨的滋养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位于骨干中部,肿瘤细胞也可以在该处滞留而形成转移病灶。在临床中长骨干转移性肿瘤也不少见。发生于长骨干的转移癌,多有明显疼痛、功能障碍甚至病理性骨折。按照转移癌治疗原则,对于适合手术的病例,多采用骨水泥填充髓内针或钢板固定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对关节囊后方进行局部浸润镇痛的效果,探讨关节囊后方是否需要进行局部浸润镇痛。方法纳入自2014-11—2017-03完成的8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单侧TK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4例)于TKA术中在关节囊后方区域、关节囊内侧区域、关节囊外侧区域、前方股四头肌远端区域及髌韧带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镇痛。对照组(43例)除了关节囊后方区域外,于其他4个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镇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VAS评分,术后3 d膝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术后3 d内追加镇痛药物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关节囊后方局部浸润镇痛并未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因此不建议在关节囊后方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镇痛,可降低损伤药物进入血管引起不良反应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