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应用S-ROM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应用S-ROM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6例38髋,其中12例双侧,14例单侧。记录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术前肢体短缩、术中截骨及术后肢体延长长度,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行骨盆X线片及髋关节CT平扫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髋臼骨质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是否有骨溶解、假体松动、下沉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随访18~48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3 d均可扶拐下地行走,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股区疼痛明显减轻。术前肢体平均短缩6.5 cm,术中平均截骨2.5 cm,术后延长4.0 cm。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2±7.4)分改善至术后(84.8±8.1)分。X线片观察显示臼杯在真臼位置,金属臼杯、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松动,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所有实行臼侧植骨和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术后6个月已骨性愈合。[结论]对Crowe IV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将臼杯安放在真臼位置、粗隆下截骨短缩股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 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果 8例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股骨头坏死分期未加重,肢体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10年2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37岁。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8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结果:随访时间1年-10年,平均5年,无患者复发,术后患者MSTS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总体满意率为85.7%。结论:应用瘤段切除+膝关节置换方法治疗严重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Ⅲ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回顾性分析1999-08/2007-01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7~56岁,平均21.5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4例,骨肉瘤1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平滑肌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8例。以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对肿瘤进行切除。主要发病部为股骨上端,股骨干,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盆。重建方式以行大块骨移植63例,骨干移植10例,髂骨移植2例,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物移植3例。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37.9个月。移植后结果以Mankin等所提出的评定标准为原则优36例,良29例,中4例,差9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18例,予反复抽吸积液及抗排斥反应治疗7~54 d后症状消失,肿瘤复发7例,感染4例,骨不连5例,异体骨骨折1例,关节不稳定2例。大块异体骨与宿主骨在移植后1周就可在接合部出现明显的骨痂生成,在接合部和异体骨表面尽量布满细小的异体骨或自体骨可明显加强骨诱导。提示采用大块异体骨重建骨肿瘤术后大的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骨肿瘤;同种异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 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 < 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 < 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 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髋臼周围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T数据及快速成型技术,模拟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确定截骨面,模拟修复重建,制造病变髋臼精确模型和个体化假体后,进行手术治疗。2003年6月到2007年6月,共有8位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了髋臼肿瘤切除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5例,骨巨细胞瘤4例,脊索瘤1例,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Ⅱ区3例,同时累及Ⅱ区和Ⅲ区5例。随访时间为2—6年。结果手术中病变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术中平均出血5700ml。术后有2例(25%)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并发股动脉损伤,行动脉修复术后,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肢体功能评分参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标准,60~69分1例,70~79分5例,80~90分2例。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参与髋臼周围肿瘤的模拟切除重建,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精确的假体重建,临床效果优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全面系统地观测正常成年人半月板与猪半月板的组织及解剖形态,分析其差异性及异种半月板移植形态学上的可行性.方法 对正常成人半月板与成年猪(体重90~120 kg)半月板进行大体解剖学测量,包括半月板前后角、体部的宽度和厚度,半月板的矢状径、横径及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光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猪半月板与人半月板外形基本相似,内侧呈"C"形、外侧呈"O"形.人半月板前后角止于胫骨平台,而猪外侧半月板后角止于股骨后髁.人内侧半月板的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均比外侧半月板大,而猪外侧半月板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均比内侧半月板大.与人半月板比较,猪内侧半月板的前角、体部、后角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外侧半月板具有显著差异(P<0.05),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体部中点、后角各项指标的厚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侧半月板的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侧半月板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无显著差异(P>0.05).猪半月板与人半月板组织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由于实验样本来源的限制,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并不能为成人半月板移植提供完全匹配,或许可以为青少年半月板移植提供匹配,对异种半月板移植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上举困难、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注射试验阳性,Neer征阳性;5例有患侧卧位痛。X线提示肱骨大结节骨赘9例和肩峰骨刺2例,A—H间隙距离变小,小于1.0cm8例、小于0.5cm3例。MRI扫描均示肩袖结构T1为强信号,如关节积液T2相强信号。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30~50mm)4例,中撕裂(10~30mm)5例,小撕裂(小于10mm)2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8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2.5个月(13~34个月)。患者手术前平均ASES评分为62.4分(47~76分),VAS评分平均为5.8分(3~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7分(42~79分),平均外展35.5°(30°~50°),平均外旋为28.4°(0°~45°);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94.6分(79~100分),其中VAS评分为0.6分(0~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6分(77~100分),肩关节外展160°(80°~180°),平均外旋30.2°(20°~55°)。8例患者冈上、下肌萎缩恢复,ASES评分优良率为81.8%,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9%。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t一12.324;VAS:P〈0.001,t=14.765;外展:P〈0.001,t=15.236;外旋:P〈0.01,t=7.967;Constant—Murley:P〈0.001,t=16.647)。结论a)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b)对肩袖单纯修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解决撞击因素;c)不宜将肩峰切除过多,以免发生骨折;d)尽管镜下手术技术难度较大,但镜下视野广、创伤小、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以得到很好恢复,故镜下进行肩袖损伤、肩峰成形等手术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骨-髌腱-骨(BPTB)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后的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6月该院行自体或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韧带123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IKDC评分法及KT1000检测分别评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5年等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98例得到5年以上随访,91例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8例合并膝前疼痛,25例感觉伸膝乏力,7例在2年后感觉关节轻度不稳,8例关节功能受限.重建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重建术后5年与重建术后2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术后5年的评分总体满意.结论 自体与同种异体中1/3 BPTB重建ACL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