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保留肌腱远端附着点,肌腱肌肉交界处切断肌腱,对折四股编织转移镜下重腱后交叉韧带,内口侧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术前后抽屉试验10例阳性,术后1例阳性;Lachman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1例阳性,1例弱阳性;轴移试验术前5例阳性,术后均消失。按照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结论 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韧带两端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顺畅。可吸收螺钉在隧道内口侧固定,愈后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隧道外口原附着点的牢固附着,股骨隧道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手术具有创伤小,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对比研究经胫骨隧道(TT)与经附加内侧入路(AM)钻取单股骨隧道膨胀界面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将6对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2组,一侧为经胫骨隧道组(TT组),对侧为经附加内侧入路组(AM组)。依次测试ACL完整、断裂及重建后3种状态下的胫前位移及胫骨内旋角度2个参数。结果中立位134 N载荷下胫前位移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AM组胫前位移比T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立位5 N.m旋转载荷下胫骨内旋角度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TT组胫骨内旋角度比AM组和ACL完整状态下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组与ACL完整状态下胫骨内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附加内侧入路单隧道膨胀界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治疗骨肉瘤的中期疗效,探讨瘤段骨的病理学转归。方法对1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原位微波消融+内固定保肢治疗,术后随访43个月。末次随访时,拆除内固定,术中取股骨(原瘤段骨)中部、远端骨质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该患者手术后53个月无瘤生存,肢体功能 MTST 评分30分。组织病理提示:瘤段骨中部见少量板层骨小梁、脂肪组织及再生的血管组织;瘤段骨远端骨质可见部分退变坏死及新生骨组织;股骨远端周围软组织镜下可见退变的横纹肌组织、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所有镜下均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该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中期无瘤生存;术后43个月,原瘤段骨中仍有死骨存在,再血管化没有全部完成,仍有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4.
柯晋  张余  黄华扬  夏虹  尹庆水  张涛  徐亮  王庆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12-3814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回顾11年来4例骶尾部脊索瘤的治疗结果.方法:2000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共收治4例骶尾部脊索瘤,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2.8岁,均为男性患者,全部采取后侧手术入路,其中2例因复发共进行了2次切除手术,2例因复发共进行了三次切除手术.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脊索瘤转移,1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另外2例为带瘤生存,所有4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功能障碍,1例出现了术后大小便障碍,1例术后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结论:骶骨脊索瘤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且复发周期短,目前如何提高治愈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手术后2年以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7年7月-2009年2月(平均随访36.9个月)该院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并接受LARS人工韧带重建患者60例,随访资料完整20例,采用IKDC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分别在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以上进行患侧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前IKDC评分:D级15N,C级5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20例。术后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7.35±5.869)分提高到术后(82.65±1i.523)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出现并发症3例,螺丝钉固定处疼痛2例,自觉韧带松弛1例。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手术,患膝在手术后1-3个月就进入功能稳定期,并可一直维持到随访的2年以上,近期优良率到达85%。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对运动和恢复时间要求高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6.
157.
目的 探讨异体胫前肌腱"Y"形双柬双隧道移植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将异体胫前肌腱编织成"Y"形双束韧带的方法治疗PCL损伤患者,其中47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男39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24.3岁."Y"形双束韧带长度约为130mm,A端为长束(A束),长约70mm,直径为10~12mm;B端为两短束(B1、B2束),B1束(前外侧束)长为55mm,直径6mm,B2束(后内侧束)长约50mm,直径6mm.韧带安装时两端均从膝前内侧工作通道的切口进入,即:外(膝前内侧工作通道)→内(股骨、胫骨隧道内口)→外(股骨、胫骨隧道外口).可吸收界面钉先固定胫骨隧道侧,然后再固定股骨侧;固定前外侧束时屈膝90°,固定后内侧束时屈膝30°.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8~10周.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15)min.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9.5个月.Lachmann后向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8例阴性、5例弱阳性、4例阳性;KT-1000试验术前(9.0±4.0)mm,术后(3.0±1.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51.4±5.2)分,术后(93.3±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Tegner活动水平术后(6.9±1.3)分较术前(3.5±0.7)分有显著改善(t=2.99,P=0.004).结论 成人异体胫前肌腱对折编织成双束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重建PCL,其抗拉力强;改进后的韧带通过隧道时顺畅,简单易操作,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