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381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827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12篇
  5篇
中国医学   350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uscular pedicle bone grafts with sartorius or tensor fasciae latae and sartorius in fresh transcervical or subcapit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Methods: Thirty cases of fresh transcervical and subcapit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were treated by the tail breakable screws and sartorius pedicle bone grafts(single muscular pedicle, SMP group). The other 23 cases were treated by cannulated pressure screws and bone grafts with the muscular pedicles of both sartorius and tensor fasciae latae (double muscular pedicles, DMP group). Results: Fifty-two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5 years (mean, 4 years). In SMP group, ten cases showed poor therapeutic results.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chieved in all cases of DMP group. Conclusions : The transcervical or subcapit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can be treated by double muscular pedicles bone graft. The bone graft with double muscular pedicle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ingle sartorius muscular pedicles for fresh transcervical and subcapitu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during short and medium terms.  相似文献   
52.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松动、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1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病例,采用RF系统3例,AF系统9例。均未行植骨融合,AF系统中未按要求安装横连结3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2%。结果 术后8—21个月出现棒断裂4例,螺钉断裂3例,钉帽松动5例。结论 内固定物的自身问题、术者的经验欠缺及操作不规范是胸腰椎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的原因,但伤椎骨结构未能得到良好重建及术后椎间盘退变可能是其更重要的因素。因此重视内固定物的选择、加强规范操作,强调对损伤椎体及椎间盘的全面处理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不良的髋臼杯摆放角度显著影响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生存率,目前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缺乏可靠的术中解剖标志来辅助髋臼杯前倾的摆放,本研究分析了髋臼前后切迹相对于骨盆在三维空间内的成角特点,探讨了髋臼前后切迹对DDH THA臼杯前倾摆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至2018年的正常人、DDH病人髋关节CT数据(正常人组22人,共44髋;DDH组66人,共117髋)。凭借髋臼前后切迹构成的连线,依据不同的前倾角定义,测量3种切迹前倾角度(手术学、放射学、解剖学),分析不同类型髋关节中每个角度与对应臼杯安全角度的关系,并探究相应角度与DDH平片学指标的联系。结果:普通髋臼组与Hartofilakidis A型 DDH髋臼组中,髋臼前后切迹在CT上均能够清晰辨认,且2组的切迹手术学前倾角(surgical anteversion of acetabular notch,SAAN)(普通髋臼:22.4°±5.5°;Hartofilakidis A型DDH髋臼:25.5°±7.4°)处于臼杯手术学前倾安全范围内(6°~36°);在SAAN非安全的DDH髋臼组平片指标中,相较于安全组,Lateral center-edge(LCE)角更小(-2.3°±13.0° vs. 5.6°±12.3°,P=0.013),侧方脱位距离(20.9 mm vs. 15.9 mm,P=0.006)、Tonnis角(35.4° vs. 30.8°,P=0.005)更大。结论:髋臼前后切迹在正常或低脱位型DDH髋臼中CT识别率高,可以作为术中一个特定的解剖标志。对于发育正常髋臼与Hartofilakidis A型DDH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骨盆矢状位来看,髋臼前后切迹可以作为髋臼杯前倾摆放的良好解剖参考标志。SAAN臼杯前倾定位法应避免在平片显示LCE角显著减小,侧方脱位距离、Tonnis角显著增大的髋关节中使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Truview EVO2可视喉镜在高原地区急救中心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我院花土沟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中有创呼吸支持的危重39例病人,通过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过程中暴露声门的有效程度、插管时间、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有无误入食道、咽喉壁粘膜损伤、牙齿脱落等插管并发症。结果:我院花土沟急救中心39例病人,插管视野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法)为Ⅰ~Ⅱ,插管平均时间为(25.07±7.92)s,插管成功率100%,一次插管成功37例(94.9%),失败2例(5.1%)。讨论: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系统,它能够直观清晰地暴露咽喉部结构,减少气管插管的损伤、降低气管插管的难度,利用视频喉镜其独特结构更容易暴露声门的特点,通过缩短暴露患者声门的时间、降低暴露声门的难度来减少插管所需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于非麻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其优点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经济的巨大进步,工业化水平的逐年提升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也随之增加,中国每年因创伤死亡人数超过400 000,是继恶性肿瘤和心、脑、呼吸道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是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同时创伤已成为和平时期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对于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仍然处于起始阶段,投入还相当不足,也没有特定的政府机构来协同处理创伤急救相关问题,如决策的制定、急救基金的设立、急救的立法、创伤急救系统的建立、创伤医师的再教育和认证等[2]。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创伤急救系统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比较完善[2],而我国创伤急救系统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近年来姜保国教授团队也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伤救治模式,但尚未形成规模,还处于试行与推广阶段。创伤救治体系从评价医疗服务质量角度分析,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急救体系:即美英模式和德法模式。前者的特点是“将患者带往医院”,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把伤员安全转运至医院再行有效治疗;后者则是“将医院送至患者身边”,强调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现场进行救治,再转运患者至医院继续治疗[3]。目前采用美英模式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日本、新西兰、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英国;采用德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有奥地利、比利时、拉脱维亚、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瑞典、瑞士、德国、法国。中国目前的创伤救治模式总体上介于两者之间,下面对两种模式的代表国家德国和美国进行分类介绍,并阐述我国当前救治现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跟骨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70例80足,其中Ⅱ型30足,Ⅲ型40足,Ⅳ型10足。结果随访9~20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钢板组的跟骨骨折完全复位率优于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疗效亦无显著差异。结论若条件允许(包括患者自身情况及跟部软组织条件),应选择钢板内固定术,利于早期锻炼;条件不允许则选克氏针。  相似文献   
57.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对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术前EUS和CT及术后病理检查,将EUS和CT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EUS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4%(42/51)和88.0%(45/51);CT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2.9%(27/51)和51.0%(26/51);EUS与CT联合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6.3%(44/51)和90.2%(46/51)。(2)3种检查方式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统计结果:EUS检查T、N分期的Kappa分别为0.700(P〈0.001)和0.763(P〈0.001);CT分别为0.275(P=0.002)和0.006(P=0.964);EUS加CT则分别为0.769(P〈0.001)和0.801(P〈0.001)。(3)各组间差异的统计结果:EUS与CT比较,PT=0.001(X^2=10.079),PN〈0.001(X^2=16.730);EUS加CT与EUS比较,PT=0.586(X^2=0.297),PN=0.750(X^2=0.102)。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优于CT;EUS与CT联合应用未能显著提高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输尿管镜、肾镜配合瑞士产EMS三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226例输尿管结石。上段结石58例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其余168例中下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逆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一次碎石成功211例,结石排净时间1周-3个月。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和撕脱。15例结石上冲至肾盂,放置双J管后行ESWL治疗,3个月结石排净。结论输尿管镜、肾镜配合瑞士产EMS三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微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9.
闭合复位微创手术治疗Jones骨折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导针定位,两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12例。结果均获随访,时间6~18月,1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时间5.5(4~8)周。踝关节功能评分良10例,可2例,良好率达83.3%。结论闭合复位微创手术治疗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出血少,伤口愈合快,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一般附着于前十字韧带胫骨止点前方约7 mm处的胫骨前缘,但内侧半月板的附着位置并非恒定,临床偶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内侧半月板异常连接(图1).由于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或漏诊.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收治3例4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异常连接病例,占同期全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