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7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64.9岁。结果 31例患术前梗塞相关血管均为TIMI0级血流,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梗塞相关血管均恢复TIMI Ⅲ级,残余狭窄为5%-10%,血管开通率为100%。9例年龄超过70岁患无一死亡,并且没发生严重的并发症;6例心源性休克除1例心源性休克不可逆转而发生电机械分离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例顺利恢复。30例患在1-21月随访中均未发生死亡,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冠脉内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高危患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2.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目前认为有20%~30%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探讨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及其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胸痛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阴性(A组,20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B组,69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阳性(C组,88例),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运动平板试验前与运动峰值时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及Duke评分。结果 C组男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P<0.05)。B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C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Tp-Te/QT、Tp-Te/RR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B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QT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Tp-Te/QT差值、Tp-Te/RR差值、Tp-Te/QTc差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Duke评分较A组降低(P<0.05);C组患者Duke评分较B组降低(P<0.05)。Tp-Te间期差值(r=-0.26,P<0.01)、Tp-Te/QT差值(r=-0.35,P<0.01)、Tp-Te/RR差值(r=-0.32,P<0.01)、Tp-Te/QTc差值(r=-0.17,P=0.03)均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QT间期、QTc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和Tp-Te/QTc变化不同,其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4.
205.
左房自发性超声显影 (spontaneousechocontrast,SEC)是指在低流速状态下旋涡状血流在左房腔内所呈现的烟雾状回声[1] ,本研究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MTEE)检测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SEC和左房血栓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慢性房颤患者 15 5例 ,男 82例 ,女 73例 ,年龄 2 4~ 87岁 ,平均 (5 3 .2± 13 .1)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病 65例 (5例合并脑梗死或下肢动脉栓塞 ) ,慢快型病窦综合征 9例 (安置心脏起搏器 5例 ,其中合并脑梗死 3例 ) ,扩张型心肌病房颤 12例 ,其他慢…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7.
计光  黄伟剑  邱俏檬  王霄霞  方英  李玲文 《浙江医学》2007,29(4):301-302,324
目的探讨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不同时相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1d和7d、37例未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无起搏器组)入院时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含量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和无起搏器组TM、vWF、TAT和T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起搏器组变化更甚;起搏器植入后1d上述参数均明显升高(P<0.01);7d时TM和TAT仍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0.01)。结论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因子被活化,植入起搏器手术时会使这一状况加重。  相似文献   
20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MSCTA和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A(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二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MS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7例患者行CAG检查均能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其各段血管,与其相比,MSCTA检查可显示370段血管中的352段血管,显示率为95.2%.各节段冠脉重建图像中左主干、左前降支近中段和右冠近段显示率最高.经CAG证实,37例患者中确诊为冠心病者26例,冠脉未见明显病变者11例.行MSCTA检查有28例显示冠脉明显狭窄,9例未见冠脉明显病变.MS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1例,敏感性96.2%,特异性72.7%,阳性预测值89.3%,阴性预测值88.9%,符合率91.7%.结论:MSCTA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9.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38例患者中 2 0例接受 rt- PA药物溶栓治疗 ,18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观察两组之间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再梗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溶栓组 IRA再通的患者有 15例 ,再通率 75 .0 % ,直接 PTCA组 IRA成功再通的患者有 18例 ,再通率10 0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溶栓组 L VEF为 0 .5 0± 0 .13,直接 PTCA组 L VEF为 0 .5 8±0 .10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0 .0 %与 0 .0 % (P>0 .0 5 ) ;住院病死率两组分别为 5 .3%与 5 .6 % (P>0 .0 5 )。结论 :直接 PTCA比静脉溶栓更充分有效地开通 IRA,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10.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见习带教中引入导管室见习的影响。方法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见习同学中实行常规床旁见习带教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带教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核、操作进行评估教学质量。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诊疗组的见习医学生对其教学的兴趣度、接受度明显提高;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临床综合能力的处理方面明显提高。结论常规床旁见习带教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学见习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见习医师的临床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