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与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87例患者分为2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患者55例为冠心病组,造影证实非冠心病患者32例为非冠心病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EPCs(0.033±0.014)%较非冠心病组(0.054±0.013)%显著降低,冠心病组患者血浆ADMA(0.374±0.059)mg/L较非冠心病组(0.317±0.023)mg/L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组循环EPCs水平与血浆ADMA浓度呈负相关(r=-0.69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高浓度的血浆ADMA可能是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三组,各组均为40例,入选病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PC)并且有完全的代偿间歇,AMI后1~3周对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获得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等指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结果直接PCI组TT、TO低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而TS高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同时延迟PCI组上述指标也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AMI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I后HRT各参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直接PCI更优,故对于AMI患者应尽早行直接PCI,对于无条件者行延迟PCI同样获益。  相似文献   
193.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统一了左束支起搏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并描述了植入方法及适应证。指南指导下标准化开展左束支起搏的时代已经来临, 精准的传导束夺获判断和植入是实现高质量左束支起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Tp—Te间期与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进行分析,选择QTc440ms、Tp—Te间期100ms、Tp—Te/QT0.25为节点,对80例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lignantarrhythmiaevents,MA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的值分别为(432.3±18.2)ms、(107.5±12.3)ms和(0.2494-0.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1±15.5)ms、(80.4±9.1)ms和(0.2284-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16.98,5.032,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分别为(356.2±16.5)ms、(82.5±9.9)ms和(0.232±0.0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7,15.11,3.929,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100ms和Tp-Te/QT≥0.25的AMI患者更易于发生MA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15和4.586,P〈0.05)。术前共22例发生MAE,占27.5%,术后5例发生MAE,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结论QTc、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可作为一项心电图指标对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进行判断,Tp—Te间期≥100ms和Tp—Te/QT比值≥0.25可为MAE的发生做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评估钆剂延迟增强(LGE)对心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01—2013-01具有完整心血管磁共振(CMR)图像病例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7~79(49.8±16.0)岁。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盲法评估CMR图像中LGE有无、LGE部位(心内膜下、透壁、壁问、心外膜下)及形态(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片状),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同时评价LGE与心肌病变的关系。结果临床确诊有心肌病变39例,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LGE征象有无、部位、形态的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0876、0.678、0.686,均P〈0.01或0.05)。CMR—LGE可以显示心肌病变(x。=13.226,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83.3%、93.9%、55.6%。其中缺血性心肌病LGE主要为心内膜下或透壁型。占81.8%(9/11),以片状强化多见72.7%(8/11)。炎性心肌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壁问75.0%(6/8),强化形态多样,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均可见。而非缺血性心肌病中,LGE征象可出现于心内膜下、透壁、壁问.形态以斑点、斑片样多见。结论LGE是CMR检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测心肌病变的有无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与心脏有关的症状和病因。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诱导的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并扩增EOCs,然后用免疫组化法、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分为空白对照组、10ng/ml SDF-1α处理组、10ng/ml SDF-1α及10ng/ml雷帕霉素共同干预组、10ng/ml雷帕霉素处理组,各处理组与EOCs作用24h,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采用贴壁法培养的EOCs具有多种内皮细胞特性。10ng/ml的SDF-1α能显著提高EOCs的增殖及黏附能力(P<0.05),而10 ng/ml的雷帕霉素能阻断SDF-1α对EOCs增殖、黏附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SDF-1α诱导的EOCs增殖及黏附。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对比分析多囊肾与非多囊肾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内径,探讨主动脉根部内径作为多囊肾靶器官损害标志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腰痛、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就诊,临床疑诊为多囊肾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共确诊多囊肾患者168例和非多囊肾患者256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囊肾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为(40.27±3.14) mm,非多囊肾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为(34.30±2.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校正体重或身高后这一差异依然存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囊肾与主动脉根部内径呈正相关(r=0.273,P<0.05).结论 多囊肾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大于非多囊肾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可作为多囊肾患者在靶器官损害出现之前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8.
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48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受累血管、范围,侵犯血管类型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冠脉病变患者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范围广,这与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9.
病历摘要 患者女,64岁,因"发作性呼吸困难17个月,再发13 h"入院.17个月前曾突发呼吸困难,伴恶性呕吐、大汗淋漓,无胸痛,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升压等治疗,1 d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20 d后病情平稳出院,为求冠状动脉造影来本院.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56/84 mm Hg(1 mm Hg=0.133kPa),心肺听诊阴性.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的变时功能。方法对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窦性心律者(对照组)作运动平板试验,测定静息心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计算2级运动时的心率变时性指数(CRI)、运动后1min心率恢复值。结果观察组静息心率、最大心率、C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率上升幅度、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后1min心率恢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31例(517%),明显多于对照组4例(1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