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Wan 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3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篇,Jadad评分波动在2~6分,累计可纳入807例(试验组450例,对照组357例);针灸与西药、针灸+西药与西药、针灸+西技与西技、针灸+中药+西药与西药、针灸+中药+西药与中药+西药对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针灸与西药、针灸+西技+西药与西药对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状况有显著性差异,针灸+西技+西药与西技+西药对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状况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结论:单用针灸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针刺与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中国知网(CNKI)、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同时检索会议论文、在研研究和相关学术组织网站,辅以手工检索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各研究数据并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3项RCT共1739例受试者,治疗组897例,对照组842例。在总有效率、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CMSS)方面,针刺均优于布洛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布洛芬,但纳入文献大多质量偏低,仍需高质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考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HUASMCs,选传至3代的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MTT比色法,测定EGCG(109.08 μmol·L-1)在不同作用时间(3~96 h)和不同作用浓度(1.09~1 090.75 μmol·L-1)下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表达IL-6 mRNA的影响;ELISA法,测定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分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EGCG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可抑制体外培养HUASMCs的增殖(P<0.01),3~48 h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增殖抑制最强,72 h,96 h与48 h增殖抑制作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CG各浓度对HUASMCs体外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EGCG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413.39 μmol·L-1。EGCG(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表达IL-6 mRNA有抑制作用(P<0.01)。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可抑制HUASMCs分泌IL-6(P<0.05)。结论: EGCG对HUASMCs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EGCG可抑制HUASMCs IL-6 mRNA的表达和IL-6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搜集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0月22日。用RevMan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其中仅1篇报道不良反应及病例脱落,累计纳入病例516例(观察组264例、对照组252例);在治愈率及改善VAS评分方面,火针较其他针灸治疗、火针+其他针灸治疗较其他针灸或局部泼尼松封闭治疗有明显优势(P 0. 05或P 0. 01);在总有效率方面,火针与其他针灸治疗无显著差异(P 0. 05),火针+其他针灸治疗优于其他针灸治疗或局部泼尼松封闭(P 0. 05或P 0. 01)。结论:火针单用或联合其他针灸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疗效优势,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CYP2D6亚型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奥扎格雷钠的大鼠体内、外实验,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CYP2D6亚型酶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分别经口给予生理盐水和奥扎格雷钠1wk,HPLC法测定大鼠尿样及肝微粒体中CYP2D6的探针药物右美沙芬的代谢率,观察奥扎格雷钠对CYP2D6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给予奥扎格雷钠(37mg·kg-1),其尿样中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奥扎格雷钠诱导组大鼠肝微粒体中加入右美沙芬(0·324mmol·L-1),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奥扎格雷钠与CYP2D6特异性抑制剂西米替丁可明显降低右美沙芬的代谢率(P<0·01),并且奥扎格雷钠组其右美沙芬的代谢率低于西米替丁组(P<0·05);④奥扎格雷钠IC50=26·5μmol·L-1,西咪替丁IC50=86·3μmol·L-1,奥扎格雷钠诱导组肝微粒体Km=0·67mmol·L-1,Vmax=2·13nmol·min-1·g-1protein;对照组肝微粒体Km=0·29mmol·L-1,Vmax=0·91nmol·min-1·g-1protein;⑤体内和体外相应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11)。结论奥扎格雷钠可诱导CYP2D6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D6亚型(CYP2D6)的影响。方法利用探针药物右美沙芬(D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实验组(对照组,红花注射液0.9、1.8、3.6 mL/kg组)大鼠体内尿液中与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DM的代谢率,考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CYP2 D6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中,红花注射液1.8和3.6 mL/kg组DM的代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抑制实验中,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红花注射液组和西咪替丁组DM的代谢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含红花生药量为30 mg/mL时红花注射液组DM的代谢率与西咪替丁(0.6 mg/mL)时DM的代谢率相近,抑制能力相当;红花注射液的IC50为10.64 mg/mL。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大鼠CYP2D6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PRAML) CT、MRI和病理征象.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LPRAML患者的CT和MRI资料,观察分析肿瘤的成分(脂肪、出血、坏死、钙化)、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包膜、角度)及肿瘤的强化方式,计算CT和MRI对该病各种征象的检出准确性.结果 28例中有23例(82.1%)在病理检查中检出含有脂肪成分,钙化、出血、坏死及假包膜均少见;18例(78.3%) HMB45呈阳性,16例(69.6%) Melan-A呈阳性.CT对脂肪成分的检出准确性低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钙化成分的检出率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肿瘤假包膜、出血、坏死征象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均>0.05).CT对“劈裂征”或“杯口征”征象的检出情况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持续强化的病变分别占89.3%和82.1%,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711).结论 脂肪成分、“劈裂征”或“杯口征”和均匀持续的强化特点均是CT和MRI对该病诊断的特殊征象,该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考察纤溶酶及不同载药量对顺铂-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在体外缓释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衍生-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顺铂-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体外释放样本进行测定。观察纤溶酶对不同栽药量纤维蛋白胶(6-bfin出ue,简称FG)的释放过程是否存在影响。结果:溶介为纤溶酶时早期(24h)药物释放相对较快,1h和24h时间点溶液中药物浓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体外环境下纤溶酶对顺铂-纤维蛋白胶复合物(CDDP/FG)缓释过程早期存在影响。不同栽药量对其缓释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普萘洛尔为内标,取血浆样品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后乙醚提取,再用0.2 mol·L-1盐酸溶液提取乙醚中药物,取20μl进行HPLC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3.5)(25:75),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2nm;发射波长:326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1(r=0.999 2),相对回收率在99.1%~108.8%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准确,稳定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多潘立酮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