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考察消癥止痛方凝胶膏剂大鼠的透皮行为。 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实验,HPLC测定样品的含量。 结果: 24 h累积经皮渗透率和速率分别为20.20%, 0.744 1 μg·cm-2·h-1结论: 消癥止痛方凝胶膏剂大鼠的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且离散度较小,经皮渗透行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13.
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是不对的,要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只要方证对应,就是一个好方,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方证是否准确。经方的方证相应说,实质也是强调辨证的整体观念,方必须与证相应,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证,但更要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予以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可顾此失彼、一叶障目。  相似文献   
14.
鲍艳举  花宝金 《北京中医》2006,25(8):471-473
笔者通过总结古今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病机、方解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即认为《伤寒论》具有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根据厥阴病的提纲证及《伤寒论》三阴三阳病变的规律,认为厥阴病的特点是半表半里虚寒、上热下寒、冲逆明显。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组成为寒热并用,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从适应症上看,当属厥阴病的范畴,为治疗厥阴病的典型方.药。笔者在临床中加减应用,往往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15.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伤寒论》将升降理论思想贯穿于六经辨证,而对升降学说从理论阐发,当从金元诸家开始,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升降学说,如刘完素之玄府水火升降观、张从正之攻邪升降观、李杲之脾胃为升降枢纽观、朱丹溪之五脏气血升降观,均对后世气机升降理论学说阐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癥止痛外用方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将纳入研究的中晚期癌痛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消癥止痛外用方+三阶梯疗法)64例和对照组(单纯三阶梯疗法)6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4h记录患者疼痛强度、药物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最佳止痛时间、疗效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癥止痛外用方组的起效时间、最佳止痛时间短于单纯三阶梯口服药组(P〈0.001)。消癥止痛外用方对癌痛的不同部位的疗效不同,对胸胁部疼痛的疗效最好,其次为背部、四肢部、腹部,对骨转移所致腰部疼痛的疗效最差,对中度疼痛的疗效高于重度疼痛的疗效,而且疗效持续时间亦大于重度疼痛(P〈0.05)。消癥止痛外用方平均疗效持续时间约为8天。结论消癥止痛外用方配合三阶梯口服药与单纯三阶梯口服药相比,可获得协同作用,止痛起效时间短,达到最佳止痛时间短,且对疼痛部位表浅相对固定的胸胁部、背部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体表部位不固定的内脏疼痛局部用药效果相对略差,对骨转移引起的腰痛效果最差,对中度疼痛的疗效高于重度疼痛,而且疗效持续时间亦长于重度疼痛。  相似文献   
18.
辣椒多吃才会致癌,而少吃是可以防癌的。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出刊的《预防医学杂志》再次刊登文章,告诫人们不要过量吃辣椒。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疗中心肿瘤研究所的甘尼特博士说,辣椒内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但它又有防癌的作用,问题在于吃的量多少,以及患者本身的体质,特别  相似文献   
19.
鲍艳举  花宝金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41-1742
张仲景是中医之圣,《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之魂,万世不衰.仲景创造性地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今笔者就仲景辨证论治中之先后诊治原则浅析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总结古今医家对<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条文中"无阳"含义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即认为<伤寒论>是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其阴阳概念与<内经>不同,不能用<内经>中的阴阳来解释"无阳",而要注意<伤寒论>前后篇章及条文之间的联系,用<伤寒论>来解释<伤寒论>.故笔者认为,"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不可放在句末,此句原本结构严谨合理,并非汉文倒装语法,"无阳"当理解为"亡阳",即亡津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