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1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7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8a的表达。应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有3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8a为低表达,miR-148a的低表达率为42.7%(32/75),与肿瘤浸润深度(χ2=8.149,P=0.017)、淋巴结转移(χ2=4.151,P=0.042)及病理分期(χ2=6.474,P=0.039)显著相关。患者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为70.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148a低表达患者的术后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48a高表达患者(53.1%和83.7%,χ2=9.136,P=0.00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95%CI为1.015~2.799,P=0.044)及淋巴结转移(95%CI为1.285~4.796,P=0.007)分别是判定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miR-148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异常低表达,并与肿瘤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iR-148a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进展和判定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2.
加减温胆汤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减温胆汤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与对照组33例,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温胆汤口服和纤溶酶注射剂静滴;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温胆汤配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3.
张雯  王非  金海涛  鲁铭  杨晶 《针刺研究》2022,(11):1025-1030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表面肌电图(sEMG)和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PS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观察组另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对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临床疗效;采用全功能肌电仪检测sEMG并计算波形平均值(AEMG)、波形面积(IEMG)、峰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对照组为82.46%(47/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A初步评分、饮水5 mL评分和饮水60 m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饮水5 mL评分和饮水60 m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EMG、峰值和IEMG均较本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病区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的情况,为稳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4个病区的39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为实施优质护理197人,对照组为未实施优质护理193人,采用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患者对23项优质护理的满意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后,观察组患者对23项优质护理的满意情况普遍较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5.
赵荣  王丽珍  鲁铭 《护理研究》2011,25(24):2200-2202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疾病中的三大疑难病症之一,治疗本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髋关节手术置换治疗。昂贵的医药费和漫长的病程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近20年,国外在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临床路径就是较突出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模式。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对股骨头坏死病人行中医保守多手法治疗,并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6.
环境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1],环境教育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2],其环境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3].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具备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若能够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7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眼。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1次,连续3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每日2次,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改变,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至治疗后6月对照组BCVA呈现下降趋势,CMT呈现上升趋势,而治疗组疗效保持平稳,治疗后3月及6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对照组病例有效率为65.8%,治疗组有效率为8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视网膜渗漏及黄斑水肿,更能稳定现存视力,推迟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68.
目的:检测卵巢癌构域蛋白酶1(ovarian tum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ase 1,OTUD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TUD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及4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OTUD1的表达水平;另取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NSCLC 25例,应用Real-time PCR检测OTUD1在NSCLC组织及邻近正常肺组织内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OTUD1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0.620±0.055 vs0.387±0.037,P<0.01);OTUD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P<0.01)、分化程度(P<0.01)及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TUD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OTUD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NSCL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肌肉注射甲钴胺,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3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神经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明显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快。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E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5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中HSF1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 HSF1 mRNA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 H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 01);HSF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P=0.453)、性别(P=0.692)、吸烟史(P=0318)及饮酒史(P=0.367)均无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2)、分化程度(P=0.012)及TNM分期(P=0.024)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F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结论: HSF1在ES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ESCC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