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制备葛根素纳米冻干粉,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冻干保护剂、冻干时间、预冻温度等的单因素考察,选择葛根素纳米冻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冻干粉的理化性质、纳米形态和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葛根素纳米粉体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置-80℃冰箱中预冻12h,然后在-40℃、5Pa下真空冷冻干燥36h升华水分。制备的纳米粉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平均粒径为108nm,表面电位为-24.3mV,平均含量约为140mg/g。结论采用冻干技术制备葛根素纳米粉体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葛根素纳米乳(Pue NE)粒径因素对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5种不同粒径的Pue NE,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得出大鼠体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得出药动学参数。小鼠灌胃3种不同粒径的Pue NE,测定各组织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 由主要药动学参数可知,粒径为(10.3±1.7)﹑(24.8±2.3)﹑(38.7±3.0)﹑(54.6±6.0)、(98.4±9.8)nm的Pue NE,AUC的值分别为(16.79±3.67)、(20.20±4.23)、(30.16±5.78)、(36.77±3.98)、(32.69±4.04)μg·h·mL。与对照组比较,NE体系具有肺和肾靶向特性及滞留特性,AUC分别约提高5~6倍,MRT分别约延长2~3倍。结论 在一定粒径范围内(10~60 nm),Pue NE的生物利用度(BA)与其粒径的大小成正比;其具有良好的肺、肾靶向性。  相似文献   
23.
24.
正向胶束法提取苦参总碱及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原理,分别以水和稀醇为分散介质制取Tween 80胶束分散系作为提取溶剂。以水,乙醇,稀盐酸溶液和胶束分散系为提取溶剂,自苦参中提取苦参碱。目的:考察表面活性剂Tween 80的水及醇溶液正向肢束体系提取苦参碱的效率。方法:多种浓度的乙醇。稀盐酸溶液,肢束分散系及水为提取剂,常温浸渍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结果:水相高于稀盐酸,0.5%乙醇高于其它浓度乙醇,0.5% Tween 80水溶液高于其它浓度Tween 80水溶液。0.5% Tween 80稀醇(50%)溶液高于其它浓度。结论:0.5% Tween 80的50%稀乙醇溶液优于其它提取剂。  相似文献   
25.
26.
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高比表面和高活性赋予纳米给药系统较高的穿透生物膜屏障、组织器官选择性分布和缓控释等许多新的生物活性。该文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和本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结果,对纳米药物吸收、转运和分布等体内过程和机制进行综合性阐述,旨在提高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7.
麻黄碱的膜法萃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从麻黄水提液中萃取分离麻黄碱,方法:采用膜分离方法。结果:小于8h麻黄水提液的膜分离液为一无色溶液,经纸层析实验表明该溶液几乎为纯净的麻黄碱溶液,8h以后的分离液是一个三组分溶液,本膜不存在污染问题,结论:膜萃取法可分离出较为纯净的麻黄碱。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制备川芎嗪口服油包油(oil/oil,O/O)微乳,提高川芎嗪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在本课题组前期对O/O型非水微乳所做的共性构建的基础上,将川芎嗪制成川芎嗪O/O型口服微乳制剂,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制备的川芎嗪O/O型口服微乳平均粒径为48.2 nm,基本成球形,大小分布较为均匀;川芎嗪微乳相对川芎嗪片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3.83%,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了约1.5 h。结论川芎嗪口服O/O微乳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提示制成此种微乳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一种制备壳状中空微囊的新方法,并考察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囊材聚乙烯醇(PVA中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PEG,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壳状中空微囊,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化处方工艺。通过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研究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该新工艺制备的微囊为壳状中空结构,其平均粒径为22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5.6%、84.8%。加入致孔剂的中空微囊,24 h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3.2%。结论 悬浮界面交联法能够制备具有壳状结构的PVA中空微囊,可在壳膜层中加入致孔剂,增加物质传输能力。此法制备的微囊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0.
银杏内酯B自微乳的处方优选及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B(GB)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的处方,并初步评价其质量和安全性.方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平衡溶解度为指标,油相质量分数、混合表面活性剂比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伪三元相图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GB-SMEDDS的处方工艺.采用HPLC测定GB含量,并对自微乳的pH、形态学、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及部分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辛酸/癸酸三甘油脂、聚氧乙烯35蓖麻油、卵磷脂、乙醇质量比25.99∶39.47∶9.87∶24.67,载药量(24±1.4) g·L-1,粒径30 ~ 60 nm,GB-SMEDDS于1周内在常温、高温及低温状态下稳定性良好,通过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急性毒性评价给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GB-SMEDDS的处方优化,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且GB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易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