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药物活性成分、效应靶点及潜在疾病,探讨该方治疗不同疾病湿热证“ 异病同治”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 Database@Taiwan、DrugBank等多个数掘库,查找茵陈蒿汤中药物的成分、靶点和相关疾病信息,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并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通过DAVID网站对茵陈蒿汤作用的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查找到茵陈蒿汤中大黄、栀子和茵陈三味药的272种化学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指数(DL)≥0.18,并能够找到对应靶点的活性成分有33种,对应216个靶点蛋白与308种疾病,大于节点平均度的有81种疾病。与茵陈蒿汤相关的前三个生物学过程为对有机物质的反应、对细胞增殖的调节和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显著富集的前三个KEGG通路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及胰腺癌。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茵陈蒿汤有了整体性的认识,有助于阐明茵陈蒿汤的组效关系,揭示其对于湿热证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潜在临床适应症。  相似文献   
22.
麻醉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滨  杨璐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2):1041-1046
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试验设计、研究手段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在研究麻醉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多种方法中,一些方法仅能定性地研究麻醉药物间药效学的作用规律;响应曲面分析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研究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定性和定量地研究麻醉药物间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的规律,而且还可以寻找到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间的最佳阈值反应范围。文中对近年来麻醉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对新人院精神病患者148例进行评估,对有高暴力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患者经干预治疗后,暴力风险明显降低,与人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化干预能有效矫正患者暴力行为,对保证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镇静作用上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选择2014~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LC 100例,5例因手术方式改变、1例因术中出现过敏性休克退出研究,94例完成临床观察和随访。选择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起始配伍浓度,观察靶控输注至警醒/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1分的意识消失时间(time to loss of consciousenss,T LOC),术中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率(heart rate,HR)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维持BIS 40~60、平均动脉压≥60 mm Hg、HR≥50次/min且平均动脉压和HR波动不超过基础值30%。记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至OAA/S评分≥3分的意识恢复时间(time to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T ROC)。以受试者T LOC≤5 min、T ROC≤10 min、术中95%患者药效指标满意为目标,计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LC术中靶控浓度的最佳配伍范围。结果丙泊酚(2~9μg/ml)与瑞芬太尼(1~10 ng/ml)在T LOC和T ROC的药效上呈协同作用。LC药物靶控浓度的最佳配伍范围:丙泊酚2μg/ml(推荐监测BIS)伍用瑞芬太尼6~10 ng/ml,丙泊酚3μg/ml伍用瑞芬太尼3~5 ng/ml,丙泊酚4μg/ml伍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4.5μg/ml伍用瑞芬太尼2.6 ng/ml。丙泊酚浓度≥5μg/ml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45例中43例BIS<40;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复合瑞芬太尼6~10 ng/ml,给予气管插管刺激时,25例中2例BIS值呈一过性上升,术中BIS均维持在40~60。3例(3.2%)意识消失前出现呼吸暂停;7例(7.4%)麻醉诱导期间出现循环抑制,其中4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1例(22.3%)主诉注射痛;7例(7.4%)出现多语和不自主活动。术后随访无知晓发生。结论丙泊酚(2~9μg/ml)与瑞芬太尼(1~10 ng/ml)在镇静药效反应呈协同作用;不同的药效反应相结合创建出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最佳配伍剂量范围,可以为LC提供满意的麻醉,并且麻醉诱导和麻醉恢复快速。  相似文献   
25.
一项多中心研究[1]显示,1202例腹部、骨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包括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肺炎、急性上呼吸道阻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等,发生率为33%。PPCs是导致全身麻醉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1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瑞芬太尼血浆目标浓度逐渐升高,每次浓度改变间隔时间30 min,目标浓度分别为3、6、9 ng/ml。于麻醉诱导前(空白对照血浆)和瑞芬太尼目标浓度改变后30 min时从桡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rformance error,PE)的中位数(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和摆动度(wobble)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8.78%,16.11%和14.55%。实测浓度与目标浓度呈正相关(r=0.891,P=0.000),线性方程为Y∧=1.1046X 0.1837。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能满足临床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在全麻腰椎后路手术中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algesia nociception index,ANI)的相关变化。方法 :选取拟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浓度做相应调整以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0~60范围,且防止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1。记录并分析特定点(麻醉诱导、切皮、神经根牵拉、静注舒芬太尼)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和ANI等数据。结果:共30人完成试验,诱导时SBP、HR快速下降同时ANI值显著上升(P<0.01);切皮时SBP和HR相对稳定,而ANI值显著下降(P<0.01);神经根牵拉时SBP及HR上升,而ANI值进一步下降(P<0.01);静注舒芬太尼5 min后,SBP和HR均下降,而ANI值上升(P<0.01)。切皮前后与神经根牵拉前后的ANI差值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ANI的变化与全麻腰椎后路手术中镇痛与伤害性刺激之间平衡关系的变化相一致,且ANI变化程度可能可以反映不同水平的伤害性刺激。  相似文献   
28.
针刺麻醉甲状腺手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绩,有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本文参考近40年文献,根据国内多家医院甲状腺手术经验,经过多中心共800余例历时10年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应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穴位组合。扶突穴组符合"气至病所"的中医理论,也与同神经节段近端取穴有关,故而镇痛效果明确,有一定优势。而合谷内关穴组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便。推荐使用扶突穴电针刺激和合谷内关穴经皮电刺激用于针刺辅助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29.
30.
何漪  王钟  魏滨 《中国职业医学》2006,33(4):297-298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铝。方法以微孔滤膜浓缩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铝,用酸消解后,进样于石墨炉,测定铝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L,精密度在3.25%~6.78%,洗脱效率在93.4%~95.6%之间。结论该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铝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