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3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257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1230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3755篇
内科学   1972篇
皮肤病学   459篇
神经病学   952篇
特种医学   10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969篇
综合类   8043篇
预防医学   3137篇
眼科学   387篇
药学   2978篇
  30篇
中国医学   3338篇
肿瘤学   87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1435篇
  2013年   950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283篇
  2008年   1215篇
  2007年   1320篇
  2006年   1306篇
  2005年   1506篇
  2004年   1267篇
  2003年   1132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992篇
  2000年   1076篇
  1999年   1058篇
  1998年   967篇
  1997年   916篇
  1996年   885篇
  1995年   734篇
  1994年   668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143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5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6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建立肺上皮间质转化的体外模型,筛选出对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的丹参活性成分。方法:设立丹酚酸A(10,20,40,80,160μmol·L~(-1))组,丹酚酸B(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素(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酮Ⅱ_A(10,20,40,80,160μmol·L~(-1))组及空白组作用于A549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法(MTS)检测这些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筛选出丹参有效成分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下,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及丹参酮Ⅱ_A组,用MTS法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纤连蛋白(FN),I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抑制作用较好的丹参有效成分,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E-钙粘(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丹酚酸A 40μmol·L~(-1),丹酚酸B 160μmol·L~(-1),丹参素160μmol·L~(-1)对A549细胞具有毒性作用(P0.05)。在无毒浓度范围下,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10,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在培养24 h后对TGF-β_1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培养72 h后,丹酚酸A 5,10,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COL-Ⅰ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对FN,COL-Ⅰ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时,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酚酸A,丹酚酸B对TGF-β_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993.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的特征,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是研究肿瘤细胞在体外侵袭能力的常用实验之一,经常使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潜能。但是在实验中常常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细节。我们经过反复的实践,通过技术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复杂解剖结构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EVAR治疗的16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VAR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42)和无并发症组(n=120)。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腹主动脉瘤解剖形态信息、术中指标,统计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髂动脉狭窄/闭塞、短瘤颈、大成角、瘤颈血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RI﹤82、瘤颈血栓、髂动脉狭窄/闭塞均是复杂解剖结构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NRI﹤82、髂动脉狭窄/闭塞及瘤颈血栓可提示行EVAR的复杂解剖结构的AA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96.
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安全等级界定、总体技术框架、安全系统建设原则、安全系统建设模型、安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组(DM+Cur),糖尿病+缓冲液对照组(DM+NC)。以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DM+Cur组予姜黄素灌胃治疗,DM+NC组给予等体积缓冲液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行带蒂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的口咽癌(10例)和下咽癌(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40~70岁。口咽癌中扁桃体癌5例,其中4例行颈-口联合入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1例行下颌骨裂开扁桃体癌切除术,舌根癌5例均行经颈外舌骨入路舌根癌切除术;下咽癌中梨状窝癌16例,均行保留喉功能的部分下咽部分喉切除术,咽后壁癌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术。分析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及下咽癌缺损的预后、吞咽功能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下咽癌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因食管癌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舌根复发带瘤生存,余24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估算2年生存率为92.9%,3年生存率为88.9%。术后并发症方面皮瓣坏死1例次,咽瘘1例次,皮下脂肪液化和积液2例次,淋巴瘘1例次。25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2.6%,其中下咽癌拔管率为16/17,口咽癌拔管率为9/10。25例成功拔除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率为92.6%。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制备成功率高,修复口咽和下咽癌术后缺损能够很好的恢复吞咽和喉功能。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