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脉诊,为中医四诊中切诊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古有诸多的诊察方法,而今世独以寸口诊法最为常用。阐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寸口诊法的诊察原理、优势所在、临床应用价值,并纠正了两种对脉诊的错误认识,强调了临床诊察疾病要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降脂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转运蛋白-4mRNA的影响,探讨降脂饮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1.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采用高脂膳食喂养配合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以胰岛素敏感指数检测模型是否被成功建立;2.除正常组外,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降脂饮高剂量组、降脂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6周;3.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并以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被成功建立。与模型组比较,降脂饮组、罗格列酮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上升(P〈0.01);大鼠骨骼肌中GLUT-4 mRNA的表达相对增强,其中降脂饮高、低剂量组(P〈0.01),罗格列酮组(P〈0.05)。结论:降脂饮可明显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且可促进骨骼肌中GLUT-4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四神丸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小鼠腹泻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止泻试验和炭末推进法.结果:四神丸能降低大黄、蓖麻油引起的腹泻小鼠的腹泻次数,并能抑制正常小鼠和拮抗溴吡斯的明小鼠的炭末推进率.结论:四神丸具有良好的涩肠止泻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抗胆碱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对两组分别进行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BS急性期湿热证组COR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证组ACTH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非湿热证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BS急性期湿热证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表现为ACTH下降COR升高的非ACTH依赖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75.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证型——血瘀肾虚痰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脑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计算力下降,甚至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以认知障碍为核心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其发病率占痴呆的60%。本病病因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或丘脑多发性脑梗死所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结果 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二至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能够降低体内活性氧含量有关,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7.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 BMSC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传代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对BMSCs表面抗原(CD90、CD45)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电针+BMSCs组,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结扎不穿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心肌内直接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BMSCs组、电针+BMSCs组将BMSCs移植到梗死边缘区;分别在移植后3d、7d、14d三个时间点采用生化仪对心肌酶CK-MB、cTnI含量进行测定;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荧光标记观察BMSCs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CD31、SDF-1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细胞增殖较为活跃,细胞增大,形状以梭形、多角形及星形为主,形态呈“旋涡样”,MTT显示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45阳性率小于5%,CD90阳性率大于90%,表明细胞纯度较高、均一性良好。再灌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大鼠心肌酶CK-MB、cTnI及心肌梗死面积的水平,电针+BMSCs组效果最显著(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电针+BMSCs移植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心肌纤维紊乱;荧光标记显示BMSCs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其中电针+BMSCs组效果显著;免疫组化染色后CD31、SDF-1呈“棕黄色或黄褐色”即阳性表达,新生血管呈棕黄色。各个治疗组CD31、SDF-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BMSCs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诱导BMSCs移植后对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治疗促进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有效减少MIRI大鼠的心肌酶 CK-MB、cTnI水平,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MIRI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细结构损伤,增加微血管密度,促进缺血区边缘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及抗衰老的机制。方法:D-半乳糖诱导衰老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POD酶活性及LPO含量。结果: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POD活性显著提高(P〈0.01),LP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二至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对两组分别进行植物神经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将实验数据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植物神经兴奋类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植物神经兴奋类型亦有差异,其中湿热证组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占60.0%。非湿热证组交感神经兴奋占35.7%,副交感神经兴奋占28.6%。②湿热证组IgG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Ig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湿热证组COR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ACTH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期湿热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存在异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IgG、IgA、COR升高,ACTH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0.
1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利则卧不安”语出《索问·逆调论》篇。经云:“不得卧而患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认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对此论中的“卧不安”,历代注家多有分歧、有认为指手卧不安或不能平卧的,如高峰’一氏云:“卧当解释为争卧较为适宜,并非睡眠之谓、不安当为辗转不宁,起居不安之状。据此,’‘胃不和则卧不安”可释为由于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胃气便不能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使人不得手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