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性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幽门结扎模型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cAMP、cGMP的含量。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cGM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热性模型血清cGMP含量显著高于寒性模型。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含量(P<0.05或P<0.01);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促进cAMP含量的释放、降低cGMP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62例,进行临床观察和中医辨证。结果:中医辨证:急性期气虚湿热证占41.94%,湿热证占24.19%,气虚 湿证占19.35%,恢复期气阴两虚证占62.5%,气阴两虚 湿证占29.17%。急性期西医临床分型轻、中、重、极重型,中医辨证气虚湿热证分别为5.26%、35%、60%、92.31%。结论:GBS中医证候分布急性期主要为气虚湿热证,且病情越重气虚湿热证的发生率越高;恢复期主要是气阴两虚证或气阴两虚 湿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五味子散、五味子散加姜枣和四神丸对脾虚泄泻影响的配伍组方差异性。方法:建立大黄致脾虚泄泻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五味子散组、五味子散加姜枣组、四神丸组和四神汤组,共7组。观察各组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及小肠推进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的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并能抑制正常和脾虚小鼠的炭末推进率。结论:五味子散、五味子散加姜枣和四神丸通过调节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起止泻作用,作用效果之差异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四神丸(汤)升高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效果最佳,与五味子散和二神丸具有协同作用有关。(2)在升高血浆胃动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作用两方面,四神汤去掉二神丸后,五味子和吴茱萸未体现协同作用。(3)在升高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作用中,生姜和大枣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脑血管造影是临床上诊断颅脑疾患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尤其对脑血管疾患,颅内占位性病变。因颈动脉周围均为软组织,动脉游走性大,难以固定,动脉穿刺的成功率低,常导致造影失败,或穿刺次数的增多而导致过多的局部组织损伤或血肿形成,给病人造成痛苦及不应有的损伤,严重时可造成窒息。我们试制了一种简易动脉夹来固定动脉,方法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造影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5.
用蓬虆果实制成的蓬虆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观察,连续服药6个月后,具有较为理想的降低患者血糖值、升高血清胰岛素、降低血脂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证明该药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对35例肌强直症进行了临床与肌电图分析,结果表明:35例肌强直症均出现动作性肌强直与肌强直电位.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类;先天性肌强直21例,萎缩性肌强直14例,并对这两类肌强直症的诊断,病因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单味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国家重点攻关的3大老年疾病之一,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较大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着重于整体调节,从补肾入手,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最终达到纠正体内内分泌失调和负钙平衡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单味补肾中药,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和四神丸对脾虚泄泻作用的组方差异性。方法:建立大黄致脾虚泄泻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二神丸去姜枣组、二神丸组、四神丸组和四神汤组共七组。观察各组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及小肠推进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的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并能抑制正常和脾虚小鼠的炭末推进率。结论: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和四神丸通过调节Gas、Mtl起作用,其作用效果之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四神汤升高胃动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效果最佳,与五味子散和二神丸具有协同作用有关。(2)在升高胃动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作用两方面,四神汤去掉五味子散后,补骨脂、肉豆蔻和生姜、大枣未体现协同作用。(3)在升高胃泌素含量方面,补骨脂、肉豆蔻是主要因素,生姜、大枣是非主要因素。(4)补骨脂和肉豆蔻是抑制小肠推进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陶明源  高长玉  景成辉 《河北中医》2022,(7):1196-1198+1202
牡丹皮在《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中应用广泛,傅山对牡丹皮的运用极其灵活,在配伍上使用频次前五的药对是牡丹皮配当归、牡丹皮配白芍、牡丹皮配川芎、牡丹皮配麦冬、牡丹皮配生地黄;在用量上最常用剂量为三钱,清热凉血时多用五钱,活血化瘀时多用三钱。通过对《女科》所载病例分析可见,傅山通过精准的辨证,精妙的配伍,精细的剂量,使牡丹皮的临床应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为后世医家运用牡丹皮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0.
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9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进行了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并探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课题组全部病例来自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本组92例患者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35~76(平均55.22±2.91)岁.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VD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