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分析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资料,统计感染组织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5例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23种,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7.32%,检出率较高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6.96%),表皮葡萄球菌11株(9.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8.04%),粪肠球菌6株(5.3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菌占52.68%,检出率较高的有铜绿假单胞菌15株(13.39%),阴沟肠杆菌13株(11.61%),大肠埃希菌10株(8.93%),肺炎克雷伯菌5株(4.46%),革兰阴性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结论:创伤后慢性骨髓炎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占比最高的两种细菌,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分别是针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高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22.
脊柱椎体后部结核合并椎管内脓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脊柱结核多累及2个以上的椎体前部, 易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及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仅局限在椎体后部的脊柱结核较少报道,因本病形成的椎管内脓肿可直接对相邻脊髓产生压迫,故可较早产生脊髓受累的并发症。1999年8月-2004年 7月我院共收治该类椎体结核患者28例,均早期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诊治的15例跟骨慢性骨髓炎,因跟骨骨折术后继发感染,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一期彻底清创后采用混合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填充于骨缺损部位,腓肠...  相似文献   
24.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 AHO)是儿童骨关节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该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关抗生素的选择、给药方式及用药疗程等方面,需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模式、疾病的严重程度、致病菌毒力、患儿的基础疾病与免疫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等诸多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此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生了迅速变化,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引起的感染,对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5.
文题释义:跨区皮瓣:穿支血管体区是某一源动脉呈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所供应的所有解剖区域,是设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临床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常需扩大切取皮瓣,皮瓣内包含2个以上穿支血管体区,称为跨区皮瓣。Choke区:穿支血管呈树状分支,且口径逐渐减小,并与周围临近穿支血管形成血管网状连接,及“choke vessels”,两相邻穿支血管之间的区域称为Choke区。某一穿支血管不能通过choke区无限制向皮瓣远端供血,穿支皮瓣的缺血、坏死经常出现在choke区域,choke vessels成了穿支皮瓣血运的最大阻力。背景: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皮瓣术后血供,促进皮瓣成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实验验证L-Arg-NO途径在L-精氨酸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中的作用。 方法:成功建立大鼠背部三穿支体跨区皮瓣模型的雄性SD大鼠81只,随机被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7 d腹腔注射不同药物,L-Arg组注射L-精氨酸400 mg/(kg·d);L-NAME组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40 mg/(kg·d);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等渗氯化钠溶液。术后7 d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率;颈总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走形和分布;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后即刻、1,3,5,7 d chokeⅡ区一氧化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choke Ⅱ区新生血管密度和管径;蛋白印记法检测术后3,7 d chokeⅡ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5KYLL046)。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7 d,L-Arg组大鼠皮瓣成活率最高(89.47±3.17)%,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908,P < 0.001);②术后7 d,L-Arg组choke Ⅱ区血管结构较完整,走形清楚,扩张达到真性吻合的血管沿着皮瓣纵轴方向一直延伸到皮瓣末端,空白组和L-NAME组chokeⅡ区血管结构和走形杂乱,L-NAME组皮瓣末端血管结构消失;③L-Arg组一氧化氮水平术后开始升高,术后3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④术后7 d,L-Arg组新生血管密度和管径最高,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 0.001);⑤术后3 d,L-Arg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量最高,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 0.05);术后7 d,L-Arg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量最高,3组之间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⑥结果说明,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大鼠背部三穿支体皮瓣chokeⅡ区血供,促进chokeⅡ区微血管扩张和增生,而L-精氨酸可通过L-Arg-NO途径提高皮瓣术后组织内一氧化氮水平,促进皮瓣术后成活。ORCID: 0000-0002-1812-9457(李文波);0000-0003-2403-1082(高秋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6.
患者 男,23岁。1997年12月30日双手被切纸机切伤,双手10指完全离断2.5h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离断平面:左拇远节基部,食、中指斜形经近节中1/3处,环指中节远端,小指甲床根部;右拇末节基部,食指近节基部,中指近节中份,环指中节中份,小指指尖。其中左拇离断指掌侧有1....  相似文献   
27.
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一期修复慢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索慢性骨髓炎大段骨早期摘除后骨缺损的一期修复效果。方法 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骨清除后,作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一期予以重建18例;作炎性骨段切除,采肜带血管蒂腓骨移位一期予以修复2例。结果 胫骨慢性骨髓炎在摘除在大段死骨后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位重建。术后3 ̄6个月见重建骨完全骨性愈合,邻近关节诸骨受累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肢体的功能与外形恢复令人满意。结论 对慢  相似文献   
28.
<正>骨不连是四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治疗棘手,目前仍是全世界骨科医师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虽然骨不连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其发病率仍高达5%~10%[1],不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增加医疗开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能够靶向结合mRNA的3’-非翻译区,使靶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进而在细胞的分化、增值、凋亡等方面进行调控[2]。microRNA具有多靶性,即一个microRNA可以针对多个靶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7月,中国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缝接神经的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16指, 男10例,女6例;年龄24~65(平均45)岁。受伤原因:机械绞伤9例,碾压伤2例,砸伤4例,切割伤1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7例,合并有骨缺损或甲床缺损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0 cm~1.5 cm×2.5 cm, 受伤至手术时长3.5~7.0 h,平均5.0 h,皮瓣切取面积1.2 cm×1.4 cm~2.0 cm×2.7 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进行修复。术后采用门诊或微信等方式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肿胀程度以及手指屈、伸活动和感觉功能。结果 3例皮瓣术后2 d远端出现皮下少量瘀血,略呈紫黑色,放血、蒂部拆线后经多次换药愈合;余13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均良好;术后5个月皮瓣部分保护性感觉恢复,末次随访...  相似文献   
30.
患者 男,36岁。枪击伤致第一趾蹼贯通伤9h入院,清创后形成第一趾蹼处约3.0cm×1.5cm×2.0cm大小的软组织缺损,缺损从足背贯通至跖侧,经换药2周,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示少量大肠杆菌生长,经二期行清创、应用逆行趾短伸肌肌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术后肌瓣和植皮均成活良好,术后3周,创面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