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治疗措施,建立了一套新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经过116例临床对比性研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运动指数,降低肢体功能的废用性,增加患者独立步行人数。本组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中,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和既往史上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运动指数积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的增加了65.3%、47.4%、82.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15d和30d后,康复护理组独立步行人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5%和20.4%,其中康复护理30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决定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探讨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方法:测定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从独步开始到治疗8周后的最大步行速度和相关生物力学因子,用逐次重回归分析求出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结果:独步开始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是健侧的大腱四头肌肌力,治疗8周后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是左右重心移植距离。结论:脑卒中偏瘫的不同阶段,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该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关系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步行速度恢复的规律。方法 35例发病后6周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连续进行12周的步行速率评测。步行速度测量方法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方法。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最大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呈近似双曲线函数关系Y=A-B/X(R^2=0.97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的步行速度恢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相似文献   
14.
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 6 5例随机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 34例和常规方法康复组 31例 ,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采用膝踝足矫形器 (KAFO)与运动疗法紧密结合的治疗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 (FIM )来评测患者的残损水平和残疾水平。结果 :两组在康复治疗前评测的各主要指标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肢FMA、平衡FAM、与运动功能有关的FIM、FIM总分、每周FIM增加值和步行自立度的结果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下肢长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肩部并发症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怀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78-1879
脑卒中的肩关节并发症主要有肩手综合征和肩关节脱位,正确的评价这些并发症对脑卒中的综合评价、治疗和预后起重要的作用,章重点介绍脑卒中肩关节并发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高怀民,蓝宁电刺激能维持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功能性电刺激(FES)是指重建机体活动功能的电刺激,用电脉冲刺激神经或肌肉,使之兴奋,并产生一定的动作。在上肢可以改变手的操作,在下肢可以辅...  相似文献   
17.
改善吞咽动作的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善吞咽动作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对19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改进的方法训练,用才藤7级分类法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总有效率89.5%。结论改善吞咽动作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命名性失语的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命名性失语的语言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查(WAB)及标记测查(tokentest)对9例脑卒中后命名性失语患者进行检查,并在常规语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认知训练法进行治疗,随后以同样评估方法观察疗效。结果通过常规语言治疗基础上的针对性认知训练法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除复述外,自发言语、命名和听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交流基本自理,然而仍存留言语始发困难和找词困难。结论表达训练对理解有促进作用。在命名性失语的康复治疗中除给予常规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之外,还要充分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脑损害同侧下肢肌力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脑损害同侧下肢肌力的评定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确定其是否存在肌力降低以及可能的特点。方法:实验组为14例男性单侧脑血管意外(左侧脑损害10例,右侧脑损害4例)、病程≥6个月,对照组为14例健康可比者。应用Kin-Com等速装置,以60°/s、180°/s角速度测试实验组脑损害同侧下肢、对照组左侧下肢膝伸、膝屈和踝跖屈、背屈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肌力,以平均峰值力矩为评定指标。结果:所有测试结果均表明实验组脑损害同侧下肢肌力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180°/s膝伸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肌力、60°/s、180°/s踝跖屈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肌力、180°/s踝背屈离心收缩肌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普遍存在脑损害同侧下肢肌力降低的现象,且与损害半球无关。脑损害同侧下肢不应视为“非受累侧”下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受累下肢踝跖屈重复离心 向心收缩测试的特点和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Kin Com等速测试装置以 12 0°/s、2 40°/s角速度测试 14例男性偏瘫患者 (实验组 )受累下肢 ,14例男性健康者 (对照组 )左下肢踝跖屈重复离心 向心收缩、单纯向心收缩两种收缩形式下向心收缩平均峰值力矩 ,并同步记录腓肠肌的肌电变化。同时进行测试后重复测试和 10m自我习惯的步速测量 ,以检验重测信度和与步速的相关关系。结果 实验组受累下肢踝跖屈重复离心 向心收缩中向心收缩力矩值较单纯向心收缩力矩值增大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肌电图改变的百分比呈负值 ;Pearson相关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实验组受累下肢踝跖屈各种测试条件下的重测信度较高 (≥ 0 .90 ) ,实验组受累下肢踝跖屈离心收缩后的向心收缩力矩值与步速高度正相关 (r=0 .73)。结论 偏瘫患者受累下肢可因更好地应用弹性势能而使其产生较大的肌力 ;重复离心 向心收缩可较好地用于偏瘫患者受累下肢的功能评价 ,并可能有助于增强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