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69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3篇 |
儿科学 | 78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458篇 |
口腔科学 | 92篇 |
临床医学 | 956篇 |
内科学 | 738篇 |
皮肤病学 | 67篇 |
神经病学 | 243篇 |
特种医学 | 39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46篇 |
综合类 | 2579篇 |
预防医学 | 1242篇 |
眼科学 | 85篇 |
药学 | 967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99篇 |
肿瘤学 | 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44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226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235篇 |
2014年 | 480篇 |
2013年 | 456篇 |
2012年 | 570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64篇 |
2009年 | 534篇 |
2008年 | 443篇 |
2007年 | 518篇 |
2006年 | 461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62篇 |
1999年 | 241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68篇 |
1996年 | 171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复位时间与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获得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不愈合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术后Harris评分为(86.20±11.00)分,优40例,良32例,可7例,差5例。未移位骨折组和移位骨折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22%和18.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对继发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差异。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骨折类型及骨折复位情况是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对年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尽可能解剖复位、牢靠内固定,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从常用的非创伤性指标中筛选出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并进一步建立评分系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收集2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3项非创伤性指标值,分析这些指标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筛选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继续用Bayes逐步判别并分析筛选出具有判别作用的指标,从中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指标以建立评分系统用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并验证此评分系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共筛选出20项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指标,继续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并筛选出白蛋白、Ⅳ型胶原及脾长径建立评分系统,取总分4分为诊断截断值,以该评分系统区分S0~2及S3~4纤维化的符合率为70.9%,诊断S3~4纤维化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和71.7%。结论白蛋白、Ⅳ型胶原及脾长径3项指标组成的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区分S1~2及S3~4肝纤维化,符合率为70.9%。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胆道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为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复发以及治疗等提供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胆道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胆道癌和胆囊癌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以及良件胆道和胆囊疾病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检测出恶性和良性组织、恶性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同时高表达于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的蛋白Mrp14进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验证,RT-PCR监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3组蛋白标本双向电泳后质谱成功鉴定出3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Mrp14同时在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中高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RT-PCR验证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于恶性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Mrp14在胆道系统恶变后表达增高,可能为胆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6.
高志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9,8(4)
资料:16例腱鞘囊肿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8~39岁;共19个病灶,病程6个月至6年。发生于手背及腕部11个,足背部6个,膝及肘关节各1个。有1例发生于足背部者为串囊囊肿。病灶1cm×1cm~3cm×3cm。方法:常规消毒囊肿表面皮肤,以囊肿最高处注射2%利多卡因作阻滞麻醉。左手拇、食指分别于囊肿两侧固定囊肿及表面皮肤。右手持CO2激光刀(输出功率10W,光斑直径0-2cm)对准最高点进行烧灼,至囊肿表壁破坏。用力挤压囊肿,使囊内容物全部流出。再用激光沿原烧灼点进行烧灼,破坏囊肿基底膜… 相似文献
107.
108.
严重烧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糖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患血糖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24例应用rhGH治疗的严重烧伤患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糖升高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同期未用rhGH患血糖及蛋白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严重烧伤患应用rhGH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并高于同期对照组。伤后2周内血糖升高,特别是伤后1周内明显升高,伤后0-3d、4-8d、8-14d的血糖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2.38%、50.24%、20.00%。伤后1周内、2周内及2周后开始应用rhGH其血糖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00%、50%、0。结论 严重烧伤患应用rhGH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但伤后早期应用rhGH对血糖影响较大,伤后2周应用rhGH是较适合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9.
生血肾灵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生血肾灵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收集31例慢性肾衰竭(CRF)处于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的患,给予生血肾灵治疗2个月,观察患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病人的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中分子物质(MMS)、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经生血肾灵治疗后患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的Hb、Hct及SO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Scr、BUN、MMS及LPO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结论:生血肾灵能够明显改善CRF患的症状和体征,延缓肾衰进程,纠正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0.
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高代谢反应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高代谢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30例烧伤患者用间接测热法监测静息能量消耗(REE),监测血浆激素、脂类调节因子、细胞因子水平,并结合临床疗效和氮平衡变化来评价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EEN)组较延迟肠内营养(DEN)组REE显著下降(P<0.05-0.01),升高的时间缩短(P<0.05);EEN组非蛋白呼吸商(NPRQ)较DEN组更接近生理状态,负氮平衡时间缩短。伤后第4天EEN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胰高糖素(GLUCAGON)、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低于DEN组(P<0.05);伤后8-12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低于DEN组(P<0.05-0.01),胰岛素水平呈相反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对高代谢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