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设计一种适用于温针灸疗法的、可灵活置于毫针上的温针灸器具,其结构由贮艾器、托盘和调节夹三部分组成。贮艾器为一底端开口用于填置艾绒的容器,可避免施灸时火灰脱落烫伤患者皮肤或烧灼患者衣物;带有镂孔的托盘用于承托圆锥内艾绒并控制艾绒燃烧程度和热辐射;调节夹可用来调整艾灸器距穴位的高度。本器具材料易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希言  饶红  王燕  孟丹  魏玉龙 《中医杂志》2002,43(5):344-34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提高胃粘膜组织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14.
针灸对实验性家兔神经损伤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曙霞  高希言 《针刺研究》2003,28(4):263-266
目的 :探讨针灸对宫颈癌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 3 6只健康雌性家兔 ,针灸“次”、“肾俞”、“三阴交” ,观察对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残余尿量以及膀胱盆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 :针灸可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 ,治疗组与造模组、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针灸“次”、“肾俞”、“三阴交”具有治疗宫颈癌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针灸对损伤神经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邵经明教授从医70多年,在疾病诊断、配穴处方、针刺手法及针灸药并用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学术见解,认为应病证结合,借鉴现代医学明确诊断;取穴应少而精,选用背俞穴治疗疑难病症常可获佳效;正确运用针刺手法,得气是取效的关键;创用热感手法、指压捻入式进针法、注射式进针法;针灸与药物并用可提高疗效,并撰写近30万字的《中医知要》。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脾约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阳明病症中,开宗明义,指明阳明病以“胃家实”作为辨证纲领。在阳明病腑证下,条文列有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仁丸和蜜煎导法。其中三承气汤在现今临床中广泛运用。笔者则多年来喜用麻子仁丸治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阳明病的下证,虽由于“胃家实”。但其原因不一,所以治法亦不同。《伤寒论》179条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阳明下证中有三  相似文献   
17.
刘鸿雁  高希言 《光明中医》2010,25(3):462-463
目的观察针刺并闪罐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点刺四缝出血或黄粘液;在督脉上由尾骶向大椎部依次作闪罐,然后分别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均为双侧)上作闪罐,以局部起红晕为度,一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妈咪爱冲剂、思密达冲剂,呕吐、脱水明显者,可予静脉或口服补液,治疗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并闪罐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人体上的所有经穴,都是我国历代医家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陆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经历了不定位、不定名的阿是穴和定位定名的经外奇穴的发展过程,最后成为公认的具有定位、定名、定经特点的十四经穴。其数目由少到多积累而来。据考证,现存我国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一书,实栽经穴160个。该书虽有365穴之说。而校核结果,实际所栽经穴与所说之数相差205穴,这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简脱之故。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将《内经》所载经穴尽辑于内,连同增补之穴共栽经穴349个。由晋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