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193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宝霞  浦江  张国顺  高华  冯福民 《肝脏》2012,17(10):700-703
目的探讨汉族成人IL-6基因多态现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61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进行IL-6-572C/G和-597G/A基因分型。结果 CHB组IL-6-572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HB组(χ2=8.627,P=0.003)。与CC基因型相比,CG和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升高(ORCG=2.024,95%CI:1.009~4.065;ORGG=3.367,95%CI:1.169~9.709)。结论 IL-6-572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携带-572GG基因型的乙型肝炎患者易发生慢性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为单眼发病;1例患者为7月大女婴,其余28例患者年龄为 29~91(59.0±13.5)岁;发病时间为2~90 d,中位数12 d。分析其发病趋势、感染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角膜念珠菌培养阳性共29例(其 中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6例,其他菌种13例),占同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感染前患者最常见的情况是眼部手术史26例(90%),其次是局部糖皮质激素使用史24例(83%)、全身疾病9例 (31%)和眼部外伤2例(7%),25例(86%)患者合并2个或更多上述因素。念珠菌性角膜炎结膜充血一般较轻,不伴有典型的伪足、苔被、免疫环等体征。4例早期患者角膜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孤立圆点状病灶,角膜病灶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病变进展后病灶表现多样,最常见为散在多灶性浸润灶(10例,占35%)。最终23例(80%)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眼部手术史和局部激素使用史是感染前常见的情况,发病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孤立圆点状病灶,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预后好,晚期病灶表现多样,多数患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补肝散醇提物不同分离组份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造模,造模4周后,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X)、补肝散醇提物、石油醚(A)、二氯甲烷(B)、乙酸乙酯(C)及正丁醇(D)4个分离组份进行为期4周的灌胃治疗,考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连续给药4周(造模8周)后,PX组(0.026 g·kg-1)、补肝散醇提物组(1.92 g·kg-1)及其分离组份C(0.232 g·kg-1)、D(1.04 g·kg-1)和B(0.160 g·kg-1)组均能明显逆转模型小鼠的抑郁表现如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等抑郁症状。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脑内额叶皮质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其中PX、醇提物及分离组份C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 补肝散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组份,其次是二氯甲烷分离组份。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70%;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方法准确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外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原因,为了解我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和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抽取该院儿外科2016年门诊处方,按照说明书从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用药人群5个方面6个指标综合判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原因。结果:共分析762 张处方,涉及用药医嘱810 条,按用药医嘱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30.12%;超说明书用药各类型中“ 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比例最高(36.07%);各年龄段中婴幼儿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50.47%);超说明书用药前3位分别是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药(75.24%)、神经系统用药(63.41%)、消化道及代谢用药(7.14%)。结论:我院小儿外科门诊存在着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临床药师应对儿童用药进行密切关注及合理干预。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指南,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促进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更多用药数据,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和规避医师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伽玛刀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伽玛刀SBRT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6%(33/53),高于对照组的41.51%(2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FP、CEA、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73.58%(39/53),高于对照组的49.06%(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SBRT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骨伤科术后盗汗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根据骨科术后盗汗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总结规律,进行分型,行辩证论治。结果术后盗汗分为气血亏虚证、阴虚火旺证、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证五型。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骨伤科术后盗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HSC)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别分离正常大鼠及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HSC,并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HSC、正常及造模肝组织中HSC的ICAM-1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新分离的HSC中,ICAM-1不表达;原代培养第7天及传代培养的HSC表达ICAM-1,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量逐渐增加。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新分离的HSC中即可见ICAM-1表达。结论: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表明,ICAM-1表达可能与HSC活化、肝脏炎性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2014年30例万古霉素治疗MRSA败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万古霉素血谷浓度分为低浓度组(〈15μg/m1)和高浓度组(〉15μg/m1),分别记为观察组(14例班)和对照组(16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细菌清除失败率、临床治疗失败率、死亡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细菌清除失败率、临床治疗失败率、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Scr值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谷浓度万古霉素治疗MRSA败血症,与低谷浓度万古霉素比较,相对疗效没有显著性增加,但肾毒性显著增加,应加强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儿童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宁波市城区6所小学1887名学生及其家长,问卷调查学生伤害发生相关情况.资料采用Epi Data3.02软件建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查,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伤害发生率11.8%,伤害人次发生率16.3%,伤害发生密度为1.38;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随年级升高,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男女生及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伤害前3位分别是跌落、锐器伤和钝器伤;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和家庭中;77.3%伤害是在有人陪伴下发生的;伤害发生后,45.5%的同学去医院门诊就诊,37.7%的同学由家长或老师处理;平均每例伤害需住院0.65 d,缺课1.66 d,家长累计陪同2.72 d,家长平均误工1.11d,平均花费医疗费用572.4元.结论 预防儿童伤害的重点应放在校园和家庭,关注男生和小学四~六年级中高年级段学生;重点防治跌落(跌、摔、滑、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