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细胞可变铁池(1abile iron pool,LIP)的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去铁胺(DFO)与K562及HL-60细胞共同培养0、6、12、24、48小时,用钙荧光素(caicein)负荷K562及HL-60细胞,荧光分辨仪检测细胞荧光量;用快速铁螯合剂螯合铁,使恢复荧光,然后计算2次荧光差值.结果表明:浓度为50和100μmol/L的DFO作用于K562及HL-60细胞12小时后,荧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LIP的荧光差值(△LIP)随DFO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增加而降低,即呈一定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结论:DFO通过螯合细胞内铁降低了白血病细胞LIP;calcein AM荧光可作为检测细胞LIP变化的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胸前导联ST段下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8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60例,对其并发症、心肌酶学、左室功能和病死率进行分析,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治。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3例新发HB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确诊时年龄、性别、首发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术后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分期等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案、疗效、预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对本组HB患儿的生存分析,如2年总体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Kaplan-Meier法,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HB患儿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23例HB患儿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25.9个月(2.3~155.0个月);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11例;腹部肿块为最常见首发临床表现(56.5%,13/23)。其完全缓解(CR)率为65.2%(15/23),部分缓解(PR)率为8.7%(2/23),死亡为5例(21.7%)。②对23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7.5~81.4个月),其2年EFS率、OS率分别为60.1%和75.0%。HB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累及血管患儿的2年EFS率为38.9%,显著低于未累及者的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38)。HB患儿PRETEXT分期为Ⅳ期者,其2年EFS率为33.3%,显著低于PRETEXT分期为Ⅰ~Ⅲ期者的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肺转移HB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0.0%、30.0%,均显著低于无肺转移者的71.4%、85.7%,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P=0.015;χ2=7.773,P=0.005)。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甲胎蛋白(AFP)值未恢复正常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7.2%、37.7%,显著低于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即恢复正常者的91.7%、100.0%,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37,P=0.002;χ2=8.682,P=0.003)。③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为本组HB患儿最常见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采取包含多柔比星的联合化疗方案者更严重。本组术后接受化疗的22例HB患儿中,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包含多柔比星的14例患儿的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00.0%(14/14)、64.3%(9/14),显著高于未包含多柔比星患儿的37.8%(3/8)、0(0/8),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6)。 结论本组儿童HB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国内外相关临床报道结果基本一致。HB患儿肺转移及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AFP值未恢复正常水平,与该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粒星  高举  李钦伯 《华西医学》2005,20(1):181-18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rter pylori,HP)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发达国家50%人口呈HP哑临床感染,发展中国家儿童HP感染率甚至可高达80%~90%。既往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为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且与急慢性胃炎、胃癌、胃肠淋巴瘤、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再发性腹痛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HP感染尚与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铁缺乏症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生长发育落后。等。本文将重点讨论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发生发展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NT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肿瘤原发及转移部位、病理分型、MYCN基因扩增检测结果、临床分期与危险度分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的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单因素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N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38.2%),女性为21例(61.8%);中位发病年龄为40.5个月,发病年龄>18个月患儿为28例(82.4%);腹部包块(50.0%,17/34),发热(32.3%,11/34)和腹部疼痛(32.3%,11/34)是儿童NT最常见的就诊原因.②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原发于腹部患儿为28例(82.4%),原发于非腹部患儿为6例(17.6%);初诊时骨髓转移患儿为16例(47.0%),骨骼转移患儿为10例(29.4%),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于纵隔)患儿为3例(8.8%),脾、肺转移患儿各为1例(2.9%).③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患儿为18例(52.9%);17例儿童NT患儿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其血清NSE水平为27.28~370.00 ng/mL.④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14例(41.2%)患儿的肿瘤最大直径>9 cm;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区包块患儿为18例(52.9%),腹膜后包块患儿为10例(29.4%),纵隔、颈部和盆腔包块患儿分别为4例(11.8%)、1例(2.9%)和1例(2.9%).⑤病理分型: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为24例(70.6%),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患儿为10例(29.4%).⑥本研究接受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30例儿童NT患儿中,MYCN扩增患儿为11例(36.7%,均为Ⅲ~Ⅳ期和高/极高危组),未扩增患儿为19例(63.3%).⑦临床分期: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Ⅰ~Ⅳ期的儿童NT患儿分别为2例(5.9%)、4例(11.8%)、10例(29.4%)和18例(52.9%);低、中、高、极高危组患儿分别为3例(8.8%)、6例(17.6%)、10例(29.4%)和15例(44.1%).⑧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化疗前接受手术治疗患儿为28例(82.4%),术前化疗3~4个疗程后再行延期手术切除肿瘤患儿为6例(17.6%);本研究儿童NT患儿的2年EFS率为50.0%,2年OS率为67.6%.⑨Ⅲ~Ⅳ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未/不全切除、MYCN扩增、高/极高危组NT分别与Ⅰ~Ⅱ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完全切除、无MYCN扩增及低/中危组的2年E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97、6.048、5.695、5.125,P=0.006、0.014、0.015、0.025).⑩影响儿童NT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肿瘤手术切除程度(OR=3.668,95%CI=1.209~11.133,P=0.022)和危险度分组(OR=46.340,95%CI=2.764~777.065,P=0.008)是儿童NT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儿童NT发病年龄小,初诊时常已为进展期NT,并易于早期发生多部位、多灶性转移.MYCN扩增是儿童NT的不良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多见于进展期和高/极高危患儿,其也是划分患儿危险度分组的重要指标.高/极高危儿童NT患儿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D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实施结扎患者,末次结扎术后3,6,12个月随访及胃镜检查,术后3个月为近期疗效判断依据,3个月后为远期疗效判断依据.结果 38例患者共82次结扎,急性活动性出血控制率为100%,近期根治率为86.84%,近期再出血率为5.03%.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5.6个月)远期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5.79%,复发出血率为7.84%,未见复发出血死亡.结论 DEVL是一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对急诊止血、根治食管静脉曲张及预防再出血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7.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加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 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8.
39.
许多疾病在清晨都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若有下列情况发生,应及时找医生诊治。清晨头晕、头痛可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血粘度增高等疾病。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颈动脉,影响大脑血液的供应。而血粘度增高时血流减慢,血氧含量下降,大脑供血、供氧就会受到影响,加之血粘度的高峰值一般是在早晨出现,所以早晨头晕或头痛的人,多数都有颈椎病或高粘质血症。早醒失眠早晨2~5点钟即从睡梦中醒来,睡醒之后感到疲乏无力,却再难以入睡,醒了之后心情郁闷不快,不轻松,这种状况被称为早醒失眠。主要见于各类抑郁症和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病人,尤以…  相似文献   
40.
食管癌P-糖蛋白和p53蛋白协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联合化疗对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又是肿瘤化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和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对食管癌的多药耐药 (multidresisanc.MDR)基因及其产物 P-糖蛋白 (P- glycoproten.P- gp)和 p5 3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单项研究已有报道 [1 ,2 ] 。关于 P- gp和 p5 3蛋白表达关系研究报道甚少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 gp和 p5 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两者之间及与食管癌各种预后指标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食管癌 6 0例。男 4 0例 ,女 2 0例。男∶女为 2∶ 1。本组均为我院 1995~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